利用導學案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教育能力的實踐研究--以六盤水市水城縣陡箐中學為例

                  論文價格:免費 論文用途:其他 編輯:碩博論文網 點擊次數:
                  論文字數:41255 論文編號:sb2020032713401130128 日期:2020-03-29 來源:碩博論文網
                  本文是一篇教育碩士論文范文研究,筆者認為在農村中學,學生積極性不高,探討精神不足。“導學案”教學法,是積極推動和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工具。它摒棄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符合“知行合一”的學生學習要求。  導學案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自學、自說、自練的方法和機會,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的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在合作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探討精神。農村教學水平低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這是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導學案”通過對學生誘導、點撥、歸納來讓其通讀課本,了解知識,一步步深入,提高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于學習不再是教師和家長強迫進行的,學生會主動思考問題,老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學生也會先預習課本內容,還會主動找老師討論問題。經常和老師交流化學學習的方法。導學案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自己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點,化學學習成績得到了很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讓所有學生終身受益。

                  1  問題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要給學生提供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學習的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2]。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興趣,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化學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2]。理論教學內容抽象,嚴謹且涉及范圍廣,對物質形態,外界環境(如溫度,濕度,光照,某一氣體存量等)都有著明確的質,量以及時間的要求,這便加大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難度。而實驗教學部分,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化學學習興趣,由于實驗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農村地區的實驗教學更為艱難。因此,農村地區的化學教育應更受關注。
                  1.1.2 農村化學教育現狀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雖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關注和投資,但農村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明顯的改變,各科教學幾乎都還在沿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這樣落后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師“講出去”,忽視學生“吸進來”,在不管課程質量的情況下盲目追求課程進度。如此“滿堂灌”的教育思想在農村地區廣泛使用,可能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利于讓學生自主學習。
                  .......................

                  1.2 研究內容
                  (1)查閱大量相關化學導學案實施和自主學習理論的文獻,并對文獻進行研究;
                  (2)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農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并進行分析,從而設計出適合農村初中學生的化學導學案。
                  (3)對導學案的教學模式進行概述并分析導學案在實施過程中對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4)結合自主學習理論以及筆者所在學校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修改設計適合本校學生的導學案。
                  (5)將設計的導學案應用于教學實踐,選擇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導學案模式教學),以及一個對比班(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用問卷調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比較,訪談等來評價導學案是否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研究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論,并進行反思。
                  (6)整理在導學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并研究出相關解決方案。
                  ..............................

                  2  文獻綜述及相關概念

                  2.1  文獻綜述
                  2.1.1 國外研究現狀
                  自主學習思想最先由蘇格拉底提出,他指出:“在知識的獲得途徑上,我們不能認為知識是通過移植或經由教學過程就能直接轉入學生的心靈中,教師的職責不是傳遞和教授課本上的概念、定理等,而是要成為學生獲取學習方式、知道如何進行有效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協助學生學習,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答案,引出學生內心的潛在知識” 。
                  20 世紀以前,法國教育思想家盧梭、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等西方教育家都提出了自主學習思想,這些思想大多停留在理論方面。到了 20 世紀初,國外的自主學習進入了初步的實驗階段,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以學定教,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和民主,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并且和他的學生開發了一系列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強調自我效能感和榜樣示范在自主學習中的作用。
                  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中國人提出來的,外國沒有關于導學案的直接研究。如杜威(John Dewey,1859 -1952)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又稱“做中學”;羅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約翰·布蘭斯福德(John   Bransford)提出的“拋錨式”教學,也稱“實例式教學”;瓦·根舍因(Martin Wagenschein,1896-1988)等提出的“范例教學模式”等,都在研究學生如何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果,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3]。 
                  20 世紀 60 年代后期,國外的自主學習進入到了系統的研究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7 個自主學習研究的學派,分別為操作主義學派、現象學學派、信息加工學派、社會認知學派、意志學派、言語自我指導學派、建構主義學派。這些自主學習理論學派都具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也都對自主學習做出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實踐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和指導意義。
                  圖 1-1 中國知網 2005 年至 2019 年化學導學案研究碩士論文數量
                  ..........................

                  2.2 相關理論及概念
                  2.2.1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它迥異于傳統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思想,對教學設計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建構主義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杰(J.Piaget),在皮亞杰的上述理論的基礎上,柯爾伯格在認知結構的性質與認知結構的發展條件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研究。
                  建構主義理論是本研究的理論的支撐,是學生導學案設計的中心思想,設計導學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學案教學能很好的體現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沒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建構主義理論中我們教師的角色是“教師不是一桶水,
                  也不是自來水,教師是一個支架,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幫助,學生踏著教師提供的支架,主動學習,建構知識體系”?,F在農村學生需要學會主動學習,導學案教學能很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2.2.2  自主學習理論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的目標是讓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善學、自醒、自勵、自控。
                  ...........................
                   
                  3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情況的調查及分析 …………………10
                  3.1 調查目的 …………………………10
                  3.2 調查對象 ………………………10
                  3.3 調查方法 ………………………10
                  4 化學導學案的設計及案例研究 ……………………19
                  4.1 研究對象 ………………………19
                  4.2 研究內容的選取 ……………………19
                  4.3 研究過程 ……………………19
                  5 實驗結果及分析 …………………………50
                  5.1 學生實驗前后化學學習成績差異性分析 ………………………50
                  5.2 實驗后測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異性分析 ………………………50

                  5  實驗結果及分析

                  5.1 學生實驗前后化學成績差異性性分析
                  表 5-1  學生實驗前后化學成績差異性性分析
                  導學案教學模式實施后,實驗班學生在化學成績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27<0.05),結合均值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在化學成績均值得分為 62.340±15.470,對照班學生在化學成績均值得分為 55.208±15.895;故實驗班學生在化學成績上好于對照班學生;
                  ...........................

                  7  研究結論及不足

                  7.1 研究的結論:
                  7.1.1 導學案模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激發起學生探討精神
                  在農村中學,學生積極性不高,探討精神不足。“導學案”教學法,是積極推動和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工具。它摒棄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符合“知行合一”的學生學習要求。  導學案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自學、自說、自練的方法和機會,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的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在合作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探討精神。
                  7.1.2 導學案模式教學提高了農村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化學學習成績
                  農村教學水平低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這是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導學案”通過對學生誘導、點撥、歸納來讓其通讀課本,了解知識,一步步深入,提高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于學習不再是教師和家長強迫進行的,學生會主動思考問題,老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學生也會先預習課本內容,還會主動找老師討論問題。經常和老師交流化學學習的方法。導學案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自己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點,化學學習成績得到了很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讓所有學生終身受益。
                  7.1.3 導學案模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一個學生成功的基礎。廣大農村地區,輕視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整體學習素質不高。“導學案”教學模式,擺正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知識是能力發展的基礎。這是認識轉變的第一步,學習的目的在于能力的提升,并非學習的任務完成與否。通過對知識點的集中學習,學生對問題的層次,解決思路,解決方法,解決意識會得到一個良好的鍛煉。這樣,能幫助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找到適合自身前進的學習方法,最終達到“以導促學,自身而學”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略)


                  如果您有論文相關需求,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聯系我們
                  點擊聯系客服
                  QQ 1429724474 電話 18964107217
                  草莓AV福利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