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基礎上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方法概述

                  論文價格:免費 論文用途:其他 編輯:劉勇 點擊次數:96
                  論文字數:44000 論文編號:sb201309252001438505 日期:2013-09-26 來源:碩博論文網

                  第一章引言

                     
                  一、選題緣起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進入全球共同體時代,世界各國的聯系與交流口益密切,與此同時,國外音樂文化大量涌入我國為國人學習國外音樂文化創造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民族音樂的開放性發展。近年來,我國很多優秀的音樂家力求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并將其帶到世界的舞臺,他們在繼承傳統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充分汲取外來音樂的特點和長處,讓兩者相互融合,在演唱或演奏民族音樂作品時結合西方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大大促進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使我國民族音樂開始走向了世界的舞臺,例如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是古箏、二胡、竹笛、揚琴等民族樂器,穿著時尚的演出服裝,運用西方的演奏技巧演奏我國民族樂曲,并結合現代舞美效果,呈獻給人們的是充滿活力的新民樂表演,改變了以往傳統音樂不景氣的局面,之后,很多演出團體也逐漸借鑒這種方式進行表演,時至今口,國內己有許多民族音樂演出團體到國外進行過交流演出并大獲成功。民族聲樂演唱家宋祖英、譚晶、湯燦等都在國際著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過演唱會,將民族聲樂帶到世界舞臺,讓世界人民都欣賞到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為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可以看出,民族音樂的發展不僅要注重其本身的民族性,還要開放性地與世界文化相交流,才能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永久綻放。
                      從音樂教育方面來看,國外許多國家都擁有一套適合自己國家音樂教育發展的體系,像瑞士的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等,這些都是國際上非常著名的音樂教育體系,這些教育體系之所以能夠形成且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功,與這幾位教育家重視本民族的音樂是息息相關的。隨著國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斷交流,這些優秀的音樂教育方法也被傳入我國,并且一直被我國音樂教育界所借鑒,很多音樂教師將這些教學法運用到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提高了中小學音樂教育水平,然而,現階段很多中小學生愛唱現代的通俗歌曲,喜歡流行音樂,不會唱自己家鄉的歌,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更是了解甚少,除了從小進行民族音樂學習的學生對自己所學音樂有所了解之外,大多數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對民族音樂沒有足夠的認識和較深的理解,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筆者在校期間曾多次到中小學進行調研,當問及中小學生是否會唱民歌、是否了解幾個民族的音樂文化時,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于是便查閱中小學普遍使用的音樂教材,發現每冊音樂教材中都有關于民族音樂的內容,但是中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了解卻很少,原因何在?于是帶著這樣的困惑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相關理論闡述
                   
                      (一)音樂新課程的基本內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革之中,基礎教育課程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改革,使得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顯著的成績,但是,隨著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迅速的發展,對人們自身素質、知識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己不能完全適應時發表展的需要。教育部于1999年正式啟動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于2001年正式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總體框架,“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其中,“建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簡稱為新課程”
                      新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功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與考試制度、教師角色與教學觀、教學過程、教師的培訓、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新課程的核心目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也表明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現階段我國的中小學教學都是處于新課程的背景之下。
                      音樂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部制定的《全口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秉持了全新的課程改革理念,賦予了音樂課程新的含義與意義,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使用的音樂教材都是以《全口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作為依據編寫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也貫徹了《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學水平總體上比之前傳統的音樂教學有較大的提高。十年來,教育部組織專家和全國各地優秀的音樂教師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修改,制定了((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文中簡稱((音樂新課程標準》),比之前的《實驗版》更具科學性和時代性。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規定,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4]其中,“弘揚民族音樂”就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秀中國音樂作品,也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內容”[5],可見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增強中小學生的民族意識愛國主義情操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民族音樂教育也被列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民族音樂教育的相關概念
                      1.音樂教育
                      在理解民族音樂教育之前,筆者先對音樂教育的含義與價值進行準確地闡音樂教育的實質是一種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其具體含義為:“所謂音樂教育,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其實踐的主要對象和載體是各種音樂形式與媒介,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音樂的形式來傳遞音樂文化,是一種旨在實現培養人們對于音樂文化知識功能的教育活動。”音樂教育的途徑主要有學校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教育等等,在此,筆者主要論述的是學校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開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音樂文化,提高對世界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并且起著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
                      2.民族音樂教育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和地區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種類繁多,豐富多彩。我國民族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個民族在自身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的所有音樂,從國外的角度看,是指整個中華民族擁有的所有音樂,它包含了自古至今所有的民間音樂、宮廷音樂、人文音樂、宗教音樂等傳統音樂,以及近現代人們創作的新音樂;狹義上講,我國的民族音樂單指民間傳統音樂,目前,我國音樂界都以“民族音樂”來認指民間傳統音樂,包括民歌、歌舞音樂、民間器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五大類。
                      民族音樂教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通過學校這一教育機構,讓學生學習、欣賞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學實踐活動。本文所闡述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是指在學習本民族、本地區傳統民族音樂或者具有民族特色音樂校本課程的同時,欣賞和了解其他民族以及西方優秀音樂文化,目的在于通過學習,讓學生發現民族音樂之美,增強民族意識,振奮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進而繼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這也恰好體現了《音樂新課程標準》中“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三、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研究現狀
                      隨著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學習,受西方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體系的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從早期的學堂樂歌,到近代的教學結構、教學方法都有著濃重的西方音樂教育的痕跡,20世紀末開始,我國音樂教育界許多教育家都呼吁“強化民族音樂教育,創建中國音樂教育體制”。1995年舉辦的第六屆全國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中就提出了“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的主題。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口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明確了音樂教育的“文化傳承”價值和“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可見,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己列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十幾年來,在《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理論指導下,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者開始重視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狀況,并對其進行了不少研究。單單從理論研究方面來說,關于民族音樂教育的論文就有很多,以筆者查詢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例,查詢時間為2012年4月6口,查詢條件:時間為“2002一2012年”、期刊類型為“全部期刊”、檢索項為“篇名”、檢索詞為“民族音樂教育”、匹配項為“模糊查找”。共有381篇文章,除去154篇關于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研究的文章、28篇記錄音樂教學大會有關民族音樂的報道性文章、46篇全國普通學校民族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教育的文化傳承價值及意義)的文章,有關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文章有153篇。通過以上方法,查找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結果是13篇,全國性的文章有9篇,地區性的文章有4篇,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的文章有4篇,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文章有7篇。
                   通過本次對知網的粗略調查和翻閱關于論述民族音樂教育的書籍、文章,發現國內己有大量音樂教育者認識到傳承民族音樂、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重視民族音樂教育,雖然我國近幾年民族音樂教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很多人對我國民族音樂不夠了解,興趣也不太濃厚,距離“弘揚民族音樂”的目標還差很遠,民族音樂教育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因此,要加大對民族音樂教育的調查和理論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對于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 沈陽市中小學民族音樂教............................ 22-34
                      一、 沈陽市中小學民族音.................................. 22-23
                      二、 沈陽市中小學民族音...................... 23-30
                          (一) 學生調查情況............................23-27
                          (二) 教師調查情況......................... 27-30
                      三、 沈陽市中小學民.......................30-34
                          (一) 經驗的總結 ....................30-31
                          (二) 存在的問題 ................................31-34
                  第三章 加強中小學民族......................34-67
                      一、 打造民族音樂.......................34-42
                          (一) 學校環境 ...................34-38
                          (二) 社會環境................. 38-41
                          (三) 家庭環境............................ 41-42
                      二、 完善民族音樂教育的..............................42-53
                          (一) 挖掘音樂教材....................... 42-46
                          (二) 將民族樂器引..........................46-48
                          (三) 編寫民族音樂校........................... 48-50
                          (四) 充分利用當地民...................50-53
                      三、 創建有效的民族音樂.............................. 53-61
                          (一) “引導——探究式.......................54-57
                          (二) “情境——熏陶式”教...........................57-59
                          (三) “融合式”教學模......................59-61
                      四、 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 61-67
                  ...........................................................
                    
                  結論
                      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并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它、弘揚它,讓我國的民族音樂之花永遠綻放于世界的藝術花叢中。多元化是新世紀音樂文化發展的趨勢,因此,在學習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要注意民族性與多元性,繼承性與開放性的結合,以我國民族音樂為基礎,吸收和借鑒我國各民族音樂文化及外來的西方音樂文化,要將它們放在對等的位置,汲取其特點和長處,并進行相互交融,發展具有時代精神和鮮明民族性特色的新音樂。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師要運用西方先進的理念和教學方法融合民族音樂進行教學,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培養民族情感和熱愛祖國、家鄉、人民的精神,主動承擔起繼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
                      通過對沈陽市部分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筆者從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當前新課程背景下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基本狀況,通過整理調查結果,從中發現一些的經驗和依然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資建設四個大的方面提出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建議,力求為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發展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同時,筆者希望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能夠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正確借鑒和運用西方優秀音樂教學方法,并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和總結,尋找更多能夠加強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與此同時,也將帶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北京:教育部印發,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龍亞君.音樂新課程教學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肖常緯.中國民族音樂概述[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劉志軍.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戴定澄.學科教育展望叢書——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尹愛青.當代主要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9]謝尚飛、謝已詳主編.音樂(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M].西安: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0]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探析練習激流回旋的人文化教育現狀
                  下一篇:探析高校隱性思政教育方法
                  QQ 1429724474 電話 18964107217
                  草莓AV福利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