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精選范文一: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機理及實證研究
1引言
1.1選題目的與意義
2008年1月9日,黃金期貨進入了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然而正當中國黃金期貨上市僅僅不到一年時,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的各個開放經濟體,造成了全球經濟的巨大損失。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人們對金融衍生品有了新的認識,大量投資者及投機者開始更加重視黃金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在經濟體系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從成立到現在僅僅經歷了6年的時間,相比于世界黃金期貨市場而言較不完善,并且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尚未正式對外開放,因此研究上海黃金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及價格發現功能具有可行性。
由于上海黃金期貨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黃金期貨市場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出來,經常出現“套期不保值,價格沒發現”的現象,導致大部分企業的投資目的變相地轉化成投機,這正是上海黃金期貨市場不夠成熟的表現。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黃金期貨市場的功能及其作用機理。上海黃金期貨市場所發揮的功能是什么?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效果怎么樣?如何才能進一步發揮上海黃金期貨市場的功能?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現實問題。
1.2研究的重難點與可能的創新
1.2.1研究的重難點
論文研究的重點是借助于ADF檢驗模型、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等方法,對我國黃金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及其價格發現功能做出客觀真實的評價。另一方面對我國黃金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即套期保值功能進行度量,并對其功能和運行效率進行實證分析。
論文的難點主要在于:(1)數據的處理,由于本文所選用的數據跨度較大,因此在數據的處理方面有一定的難度。(2)由于我國的黃金期貨市場成立時間較短,尚不完善,一些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大大降低了黃金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實現,對研究的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導性。
1.2.2可能的創新
第一,第一次運用四年的數據,比較分析金融危機后,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情況。
第二,本文的數據采用了2009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的國內黃金期貨價格和黃金現貨價格,并且將這四年的數據分成兩組(2009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4日-2012年12月31日)加以研究,比較分析了金融危機后,我國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效果。
第三,文中的數據跨度較大,而大多數對于我國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的研究往往基于的是一年甚至更短時期的數據,由于本文數據釆集時間長,數據量大,有利于模型的準確度。
2相關文獻回顧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黃金期貨市場的研究,可見其功能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二是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這兩大功能的發揮充分地體現出了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
2.1價格發現的文獻綜述
2.1.1國外研究文獻綜述
2.1.1.1“主導”、“衛星”理論
關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這一功能,最先做出研究的是Garbade和Silber(1979),他們對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地方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變動的關系進行分析,并根據不同的市場價格調整關系,最終提出了“主導”和“衛星”這兩個相關概念,也即如果價格的調整在兩類市場中是非對稱的,A市場的價格總是伴隨著B市場的交易價格而做調整,那么市場就稱之為主導”市場,相對的,N市場就是所謂的“衛星”市場。Garbade和Silber(1983)還進一步分析了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這兩者間的價格發現與價格變化關系,建立了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價格動態變化的局部均衡模型,利用現貨市場的價格以及由期貨價格計算出來的“現貨等價價格”,構建了一階自回歸模型,并根據估算出的系數,測度出期貨市場及現貨市場對價格發現作用的強弱程度。
2.1.2國內研究文獻綜述
華仁海、仲偉俊運用協整檢驗、因果檢驗,以及兩個模型: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對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和鏈這兩種金屬的價格發現:’能進行實證分析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金屬銅和鏈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表明期貨價格是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的。
王群男、張曉桐則利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對原油期貨市場的原油價格發現功能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期貨市場對原油價格發現有影響,并且其貢獻比例達到,也即原油期貨的價格對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動存在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張宗成、王駿(利用單位根檢驗的方法,證實硬麥期貨和現貨價格序列具備一階差分平穩性,從而在此基礎上先構建出VAR模型,之后再進行協整檢驗,然后建立了誤差修正模型,同時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最后對期貨和現貨價格序列再進行方差分解以及脈沖響應函數的分析。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證分析,最終得出:硬麥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兩者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和格蘭杰雙向引導關系,兩者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單單就硬麥期貨這個品種來說,現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比較強烈。
2.2套期保值的文獻綜述
2.2.1國外研究文獻綜述
2.2.1.1傳統套期保值理論的文獻綜述
因為影響現貨和期貨價格走勢的基本面因素基本上是一致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與??怂?,據此提出要建立與現貨頭寸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的期貨頭寸,以便完全對沖現貨頭寸所面臨的風險,這就是傳統的“幼稚”套期保值理論。該理論認為,套期保值者進行期貨交易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從期貨交易中獲取高額的利潤,而是要利用在期貨交易中獲得的利潤來補償在現貨市場上可能遭受的損失。它強調了四大原則:方向相反、種類必須相同、數量相等以及月份相同或相近。
2.2.1.2基于基差逐利的套期保值理論文獻綜述
很明顯,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走勢其實也并不完全一致,并且現貨和期貨的價差也處于頻繁波動中?;魻柌剪斂宋纸?,首先提出了運用基差逐利的方法來分析股票市場套期保值的績效,提出選擇性套期保值理論或稱為基差套期保值策略就是把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顧定義為基差,且認為套期保值的結果并不是將風險全部轉移出去,而是套期保值者為了避免現貨價格波動的大幅度風險,選擇了相對比較小的基差鳳險套期保值的核心并不是旨在消除風險,而是追尋基差方面的變化或是預期基差的變化來謀取利潤,即通過發現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價格之間的未來變動來尋求獲利的機會。
3上海黃金期貨市場的現狀分析........11
3.1上海黃金期貨交易的變化情況......11
3.2上海黃金期貨市場的發展環境.......12
4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機理分析........15
4.1基于市場的視角......15
5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實證研究..........21
5.1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研究......21
5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實證研究
5.1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研究
5.1.1模型的建立及研究
本文選取VAR模型用于黃金期貨市場和黃金現貨市場價格的相關時間序列的檢驗和預測,以及分析隨機擾動對變量系統的動態影響該模型能夠有效避開結構建模方法中對系統中每個內生變量關于所有內生變量滯后值函數的建模問題,建立如下黃金期貨和現貨的VAR模型:
方差分解方法主要研究模型的動態特征,把系統中每個內生變量(共m個)的波動(走步預測均方誤差)按其成因分解為與各方程新息相關聯的m個組成部分,從而了解各新息對模型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性由于價格變動反映了市場對新息的作用,由于價格變動反映了市場對新息的作用,因此,如果一個市場所占的信息份額相對較大,則說明這個市場吸收了更多的市場信息,也即在價格發現功能中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最后用格蘭杰因果檢驗對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動態關系給出一定的解釋,闡述期貨市場如何體現價格發現功能。
5.1.實證研究
6促進上海黃金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對策建議
6.1建立完善的黃金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黃金期貨市場的發展,需要‘依靠黃金現貨市場作為強有力的支撐,而相應的,黃金現貨市場的健康發展,又給黃金期貨市場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對此,完善國內的黃金現貨市場是加快上海黃金期貨市場發展的前提條件。
6.1.1建立科學合理的黃金產業體系
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黃金資源擁擠開發黃金所需的人才、技術和資金設備等,消費市場非常龐大,同時也擁有加工制作黃金的設計理念與技術水平,屬于一個綜合型的黃金體系大國。所以我們可以建立起以市場化為核心的,將黃金產業開發與制造融為一體的黃金產業體系。利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配置黃金產業的資源,以提升黃金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制定一系列相應的黃金產業法律法規,加強與黃金產業體系相配套的服務中介以及自律組織。通過企業兼并以及重組,形成我國自己在黃金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使之能夠與國際級的企業相抗衡較量,最終形成規模較大的且具有競爭優勢的黃金產業。此外對黃金產資源進行整合,優化黃金的產業結構,以此提高黃金產業的市場密集度,從而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模式。
6.1.2加大黃金現貨市場的監:管執法力度
一個市場的正常運作需要具備一個完善的法律監管制度,因此加快黃金市場的立法,完善黃金市場監管體系,對黃金現貨市場以及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盡快明確黃金市場的監管主體地位,協調好監管部門之間的工作,成立協調小組,以便提高監管效率,同時也應該制定黃金市場的準入規則,加強交易的實時監管,繼續秉持風險可控及逐步放開的原則,適當放松對黃金市場的監管力度,從而使場內的交易產品不斷優化升級,進而充分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要,提高市場的流動性。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二:基于游客滿意度的溫泉度假區服務質量研究——以灰湯溫泉度假區為例
1緒論
?
1.1研究背景
當前,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能力的提高,旅游度假己經成為人們節假日的重要生活方式。在旅游度假的項目選擇中,溫泉度假旅游作為體驗生活、擁抱大自然的重要方式,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青睞。然而,目前我國的溫泉度假旅游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其中,在影響我國溫泉度假區服務質量的各種因素中,對溫泉浴場設施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輕忽是溫泉業衰退的關鍵之一。溫泉池的水溫、水深、浴場通風與水柱的沖擊壓力,都曾經因設計不當造成客人傷亡;更嚴重的問題是水質的衛生,缺乏完善的過濾殺菌處理設備,造成顧客細菌感染。少數溫泉度假旅游經營單位以假溫泉及排放后回收的溫泉冒充使用,經過媒體多次宣染性的報導后,己造成消費者的恐慌,形成溫泉觀光年以來少見的泡湯熱潮消退現象,消費者以實際行動對溫泉質量作最嚴酷的回應。溫泉業標榜為兼具身心享受的健康休閑服務業,但假日泡湯客蜂涌而至,卻無法提供相對的舒適空間與完善的服務,服務質量下降。而目前溫泉業仍以每年數十家的速度持續增加,大型溫泉樂園與國際合作的溫泉飯店,即將以大規模及細致的服務強勢登場,更嚴厲的考驗將接踵而至,體質與服務不佳的溫泉度假旅游經營單位勢將面臨經營日益困難的挑戰。我國學者們過去對溫泉研宄的文獻幾乎均著重于地質與水文的研究,伴隨著溫泉旅游業的發展,開始有少量以單一溫泉區或溫泉旅館為對象的服務質量研究,而以全國為范圍的研究,則至今還相對較少,更無針對溫泉業服務質量測量的系統性研究。SERVQUAL服務質量量表已成為服務業實證研究,但將這些量表運用到溫泉旅游度假景區探討溫泉旅游度假景區服務質量及其提升路徑和方式,目前還缺乏足夠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研究目的
基于此,本研究的總體目的在于由消費者的觀點探討服務質量的構成因素,并以溫泉業服務質量量表為工具,結合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現有的服務內容體系,通過調查來開發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測量量表,并通過實證來對量表進行檢驗和整理,從而最終形成影響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并由此設計出提升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路徑機制。通過本文的研宄,希望可以達成以下方面的目的:(1)探討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溫泉度假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影響服務質量的因素,并幵發出預試量表。(2)通過實證研究,來對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量表的維度進行整理和蹄選,形成實證檢驗后的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測量量表;(3)基于開發后的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測量量表的構成維度和題項,并結合當前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出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提升服務質量的策略和路徑機制。
1.2.2研究意義
本文對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溫泉度假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景區服務質量的測量量表開發進行探索性實證研究,從而揭示新形勢下影響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并以此為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溫泉度假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提升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溫泉度假旅游景區服務質量來有效地提升游客忠誠度,并由此促進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的服務質量提升,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上的參考依據。因此,本文的研究,無論是理論拓展上,還是在實踐指導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整合上述研究內容,形成了本文研究的框架結構和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2文獻綜述
2.1溫泉產業
2.1.1溫泉產業的含義
溫泉產業是在溫泉區中是以浴場、旅館、餐廳、會館、醫療、理療、安養機構等型態,提供溫泉與相關的餐飲、住宿、美容、健身、運動、休閑、養生、調理、醫療、照護等服務的業態。廣義的溫泉產業還可以延伸至制造溫泉飲料、溫泉食品與溫泉美容用品等的溫泉度假旅游經營單位。而本研究的探討儀點是以經營溫泉浴場為主要營業項目的溫泉度假旅游經營單位,以及附設于溫泉旅館、溫泉會館以及溫泉餐廳等的溫泉浴場溫泉度假旅游經營單位的相關服務質量與顧客滿意的關聯性。
溫泉產業因目的功能的差異,區分為休閑溫泉、調理溫泉以及醫療溫泉三大類型。休閑型溫泉具有游憩、休閑、運動、養生等功能;提供各種溫泉設施、住宿、餐飲、休閑設施;調理溫泉具有美容、塑身、身心調理、養生等功能,提供各種溫泉設施、住宿、餐飲、美容、休閑設施;醫療型溫泉則具有治療、復健、身心照護等功能,以慢性疾病治療為主,除了溫泉醫院為必要設施之外,也附設住宿、餐飲、休閑等基本設施。歐洲以醫療型及調理型溫泉為主,并提供多樣目的之療程供選擇;日本以休閑型溫泉為主,醫療為目的之溫泉醫院和溫泉水療館的發展,也漸有成就。由于我國溫泉產業發展歷史短暫,醫療型溫泉、調理型溫泉與溫泉相關產品制造業發展的時機均未成熟。但附設簡易溫泉設施的溫泉養生住宅最近正逐漸興起,是否能形成另一種經營型態的養生溫泉則有待觀察。
歐洲是世界上溫泉國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也是溫泉水療與調理溫(礦)泉的鼻祖和最發達的地區,溫泉療法與在地中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歐洲海濱盛行之海洋療法,同被歐洲醫學界證實為兩種具有醫療效果的水療法。號稱溫泉王國的日本以周延和親切的服務著稱,根據日本溫泉協會統計,全國共有二萬多家溫泉溫泉度假旅游經營單位,分布在三千多個溫泉區。全國擁有近四千家溫泉飯店、二百家左右的國民溫泉保養地指定溫泉旅館、五十多家溫泉醫院,其余為小型溫泉旅社、民宿及為數眾多的溫泉浴場。日本溫泉業相當重視溫泉水質衛生、服務人員的專業與敬業精神、浴場空間的舒適安全,服務的質量非常穩定,高級溫泉旅館,還配有專人親自遞送浴袍以供更換,并帶領至浴場泡湯,還提供客房用餐服務等顧客化的個別服務,將服務質量做到近乎完美極致。
2.2服務質量
對服務質量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之后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服務質量的含義、服務質量的維度劃分、服務質量的相關模型以及服務質量對顧客忠誠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作用的研究成果。
2.2.1服務質量的含義
基于服務的質量,學者們從多方面對服務質量的含義進行了研究。Gronroos基于差距論完整地對服務質量的含義進行了界定,認為服務質量是顧客在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所期望的服務與在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實際感知到的服務績效之間的差異,如果顧客在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所期望的服務與在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實際感知到的服務績效之間的差異越大,則表明服務質量越低;反之,如果顧客在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所期望的服務與在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實際感知到的服務績效之間的差異越小,則表明服務質量越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對服務質量的內容進行了劃分,認為服務質量包含服務的技術質量和服務的功能質量兩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我國學者在研究服務質量問題時,主要是研究服務的質量標準、滿意度、標準化問題以及提高服務質量的途徑等。何建民從態度、行為語言、滿足顧客需求和指導方針四方面介紹了服務的國際標準,并對我國服務質量與國際接軌提出了改進建議。王大悟系統的探討了我國服務的標準化問題,給出了建立服務質量體系的條原則、服務質量體系結構以及服務質量體系運作的個要素,最后討論了規范化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的關系,并指出了個性化服務的優點網。李艷白從者對服務的要求的角度提出了服務的質量標準,并指出了提高服務質量的經濟意義所在。
本文綜合學者們的觀點,從服務質量的差距論和服務質量的感知論觀點,將溫泉度假旅游業發展的服務質量界定為:游客在溫泉度假旅游消費過程中所感知到的服務質量和實際體會到的服務質量之間的差距。如果游客在溫泉度假旅游消費過程中所感知到的服務質量和實際體會到的服務質量之間的差距越大,則表明服務質量越低;反之如果游客在溫泉度假旅游消費過程中所感知到的服務質量和實際體會到的服務質量之間的差距越小,則表明服務質量越高。
3研究設計......16
3.1初始量表的設計........16
3.2初始量表的預試與分析...............27
4數據分析........40
4.1描述性統計分析......40
5結論及建議........60
5.1研究結論.......60
5.2對策建議.........62
4數據分析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4.1.1樣本結構分布
本研究以進入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旅游并從事旅游休閑活動的游客為調查的對象,共發出問卷425份,回收量表408份,回收率為96%,剔除無效問卷85份,共得到有效的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正式問卷323份,有效回收率76%?;厥諛颖厩闆r如表4-1所示。
4.1.2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服務質量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上,本文基于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溫泉資源條件”、“區位條件”、“空間環境條件”、“核心度假設施及服務條件”、“顧客專有性度假條件”、“軟件服務條件”、“支撐性設施及服務條件”、“交通服務條件”、“管理條件”、“度假區形象”十個二級潛在因子(變量,對各個變量的測量條款求平均數后,代表上述十個變量的得分值;在此基礎上,對“溫泉資源條件”、“區位條件”、“空間環境條件”、“核心度假設施及服務條件”、“顧客專有性度假條件”、“軟件服務條件”、“支撐性設施及服務條件”、“交通服務條件”、“管理條件”、“度假區形象”十個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4-3所示。
5結論及建議
5.1研究結論
溫泉度假旅游產業己成為國家發展重要的策略性產業之一,溫泉度假旅游產業若能提升服務質量增加顧客的滿意,則可有效的建立顧客的忠誠度,増加新的客源與維持既有顧客的重游意愿,因此,服務質量的提升就成為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營銷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以溫泉業服務質量量表為工具,結合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現有的服務內容體系,通過調查來開發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測量量表,并通過實證來對量表進行檢驗和整理,從而最終形成影響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并由此設計出提升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路徑機制。通過本文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研究結論:
(1)溫泉度假景區服務質量是游客在溫泉度假旅游消費過程中所期望的服務質量和實際體會到的服務質量之間的差距。如果游客在溫泉度假旅游消費過程中所期望的服務質量和實際體會到的服務質量之間的差距越大,則表明服務質量越低;反之如果游客在溫泉度假旅游消費過程中所期望的服務質量和實際體會到的服務質量之間的差距越小,則表明服務質量越高。
(2)通過對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初始量表的探索性分析,最終確定了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最終量表,該量表包含了“溫泉資源條件”、“區位條件”、“空間環境條件”、“核心度假設施及服務條件”、“顧客專有性度假條件”、“軟件服務條件”、“支撐性設施及服務條件”、“交通服務條件”、“管理條件”、“度假區形象”共計10個二級潛在因子共計50個測量條款。
(3)對“溫泉資源條件”、“區位條件”、“空間環境條件”、“核心度假設施及服務條件”、“顧客專有性度假條件”、“軟件服務條件”、“支撐性設施及服務條件”、“交通服務條件”、“管理條件”、“度假區形象”相關性分析顯示,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測量維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因此表明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各個維度能夠很好地解釋服務質量。
(4)年齡與服務質量各維度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除了“空間環境條件”和“交通服務條件”之外,不同年齡的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旅游消費者對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服務質量的感知沒有顯著的差異性。之所以會呈現出這一結果,與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對“空間環境條件”和“交通服務條件”的需求呈現出交大的差異性相關。這也說明,未來灰湯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在為不同年齡的消費者提供共性服務的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年齡層次消費者在“空間環境條件”和“交通服務條件”上的差異性,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服務模式和具體的服務實施方式。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三:數字水印技術研究及在民航電子票務中的應用
第一章 緒論
?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伴隨著國際化進程的發展和航空企業競爭的更加激烈,我國全面推廣和應用電子客票已成為必然趨勢,電子客票發展肯定將占據絕大部分市場。按照國際航協(IATA)的規定,到2009年在全世界全面實現BSP客票100%電子化,電子客票發展趨勢分析及現狀成為航空市場發展的關鍵課題。
電子客票是普通紙質機票的一種電子號碼記錄,目前,它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無紙化、電子化的訂票、結算和辦理乘機手續等全過程,為給旅客帶來方便、航空公司降低成本?;仡櫰饋?,自1993年第一張電子客票在美國誕生之后,經過14 年努力,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喊出了“2007 年全球實現無票航空旅行”的口號。在中國,推行電子客票需要考慮城市的大小區分,更重要的是,目前電子客票銷售出現的欺騙風險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民航電子票務系統防偽是急需解決的事情。。同時,加快了向人的返款速度,回收周期變短客票信息,可以提供精準的量化信息支持為航空公司制定與調整銷售政策,結算周期縮短。目前全世界共有多家航空公司使用電子客票。美國大陸和西北及聯合航空公司電子客票的銷售比例已經達到近 100%,根據國際航協(IATA)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 年, BSP 電子客票的中國市場占有率僅占全部 BSP 出票量的 24%,不僅未能如期完成 IATA 去年年初預期在國內實現電子客票 60%占有率的目標,而且還不到計劃的一半。各大航空公司在中國中,目前電子客票在銷售總量中占有率最高的是:南方航空公司65%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70%,而其他各航空公司最多只達到 10%或還未達到。
電子客票的出現給民航業的發展帶來了變化,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各大機場沒有打印行程單為報銷憑證,而是由代理商打印,這樣代理商的成本就沒有降低。郵寄行程單比人力派送要便宜,但節省下的這部分錢卻又花費在網絡硬件的維護和客服成本上了。電子客票要求代理商掌握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客票的信息化成就了旅客的方便,同時也給黑客鉆空子。按照中國民航消費者事務中心的統計,電子客票投訴已經成為旅客第三大投訴焦點,目前,此類投訴主要集中于電子客票欺詐。
1.2 數字作品保護概述
數字作品是當前版權保護的重點。 “數字水印”利用數據隱藏原理使版權標志不見不聽,也就是不損害原作品,就能對其進行版權保護。
數字水印的技術領域中還需做更深入的研究。數字水印的魯棒性研究集中在圖象高壓縮比壓縮、或各種濾波處理后仍能恢復水印的方案;數字水印技術的可發展性方面,許多新的濾波技術,比如自適應非線性濾波技術,也可能為攻擊者利用以消除水印,這些問題都應當在實用的水印技術研究中加以考慮的;數字水印的安全性方面,一旦密鑰區為攻擊者所獲得,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將水印消除。有學者認為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靠數字水印機制是不能完全解決數字產品的版權保護問題的,如果將數字水印作為版權爭端的證據并為法律所承擔,還尚待時日;數字水印的頑健性問題與攻擊行為方面,數字水印必須很難被清除,實用的水印算法應該對信號處理、信息的幾何變形以及惡意攻擊具有頑健性,與頑健性問題密切相關是水印的攻擊行為,目前有很多水印攻擊方法,可歸為簡單攻擊也稱為波形攻擊或噪聲攻擊、同步攻擊也稱檢測失效攻擊、迷惑攻擊、刪除攻擊等。
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Internet的普及帶來了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問題,產生了許多新的研究熱點,以下幾個引起普遍關注的問題構成了數字水印的研究背景。
數字作品(如電腦美術、掃描圖像、數字音樂、視頻、三維動畫)的版權保護是當前的熱點問題。由于數字作品的拷貝、修改非常容易,而且可以做到與原作完全相同,所以原創者不得不采用一些嚴重損害作品質量的辦法來加上版權標志,而這種明顯可見的標志很容易被篡改。“數字水印”利用數據隱藏原理使版權標志不可見或不可聽,既不損害原作品,又達到了版權保護的目的。IBM 公司在其“數字圖書館”軟件中就提供了數字水印功能,Adobe 公司也在其著名的 Photoshop 軟件中集成了 Digimarc 公司的數字水印插件。然而實事求是地說,目前市場上的數字水印產品在技術上還不成熟,很容易被破壞或破解,距離真正的實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章 基于離散余弦變換DCT的數字水印算法研究
2.1 數字水印技術概述
2.1.1 數字水印的概念及一般模型
數字水印中嵌入數字作品中的信息具備如下基本特性:
魯棒性:通常,信號處理過程包括濾波、信道噪聲、尺度變化、數/模與模/數轉換、位移、重采樣、剪切以及有損壓縮編碼等。魯棒性是指數字水印在經歷多次有意或無意的信號處理過程后仍能保持完整性或仍能被準確鑒別出來。
隱蔽性:水印信息隱藏在數據而不是相關文件頭中,水印嵌入在數字作品中不易被察覺和引起明顯的降質,隱藏位置安全,而且文件格式的變換不應導致水印數據的丟失。
研究表明,水印的魯棒性和水印數據量在實際中這兩個指標往往不能同時實現,構成為一對矛盾。理想的水印算法應該既可以抗各種信道噪聲和信號變形又能隱藏大量數據。不過這并不會影響數字水印技術的應用,因為實際應用通常只側重其中的某一個方面。如果是為了隱蔽通信,由于通信方式非常隱蔽,被篡改攻擊的可能性很小,數據量顯然是占首位的,因而對魯棒性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對保證數據安全來說恰恰相反,各式各樣保密的重要數據隨時面臨著被篡改和盜取的危險,因而魯棒性又顯得十分的重要,此時,隱蔽通信居于次要地位。
每幅圖像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性質,數字水印是隱藏在這些圖像當中的,要使數字水印隱藏的強度和魯棒性達到最大,必須在全面考慮HVS的同時,兼顧個體圖像的特點即圖像的個體特征。因而應將人類的視覺系統、圖像的個體特征以及時、頻域的局部特性結合起來,研究基于內容的感知數字水印技術,這對于降低水印的視覺顯著性,提高數字水印技術的穩定性和抵御各種攻擊的魯棒性,都是一種很有潛力和發展前景的途徑。
經過一定的算法將一些信息加入到多媒體里面,水印信息包括作者的序列號、公司標志、具有意義特殊的文本等,數字產品的擁有權被用來分辨出,比如:文件、圖像或音樂制品的來源、版本、原作者、擁有者、發行人、合法使用人。很多水印制作方案都運用了密碼學中的加密體系,水印的嵌入、提取分別采用一種密鑰,從而給攻擊者增加消除水印的難度。水印的嵌入和提取方法如圖 2-1 和圖2-2 所示。
2.2 水印技術的通用算法和典型算法
水印的基本原理是將某些標識數據嵌入到宿主數據中,使其不可感知。我們給出一個通常的水印算法。通常的數字水印算法包含兩個基本方面:水印的提取和檢測水印的嵌入。水印可由多種模型構成,如隨機數字序列、數字標識、文本以及圖像等。為了保證,常常需要將水印隨機化或進行加密處理。
水印處理流程如圖 2-3所示。
通過近年來數字水印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圖像處理領域的應用,目前形成了空間域和變換域兩類典型算法。
基于圖像空間域的方法:
通常采用了擴展頻譜通信技術。該方法好處在于:即使當水印圖像經過一些通用的幾何變形和信號處理操作而產生比較明顯的變形后,仍然能夠提取出一個可信賴的水印拷貝。實現過程為:首先計算圖像的離散余弦變換(DCT),然后將水印信息疊加到 DCT 域中幅值最大部分的前 K 系數上(不包括直流分量),通常為圖像的低頻分量。若DCT系數的前 K個最大分量表示為D={di},I=1,…,k,水印是服從高斯分布的隨機實數序列W={wi}, I=1,…,k,那么水印的嵌入算法為di=di(1+awi),其中常數 a 為尺度因子,用來控制水印的添加強度。然后,采用新的系數做反變換,進而得到水印圖像L。
采用JPEG、MPEG標準的壓縮域數字水印系統使得水印處理過程中完全解碼和重新編碼過程大大節省,而且在數字電視廣播及中有較大的應用。而且,水印檢測與提取也可直接在壓縮域數據中完成。例如,一種針對 MPEG-2 壓縮視頻數據流的數字水印方案:輸入的MPEG-2數據流可分為數據頭信息、運動向量和DCT編碼信號塊 3 部分,在方案中只有 MPEG-2 數據流最后一部分數據被改變,其原理是,首先對 DCT 編碼數據塊中每一輸入的 Huffman 碼進行解碼和逆量化[9],以得到當前數據塊的一個DCT系數;其次,把相應水印信號塊的變換系數與之相加,從而得到水印疊加的 DCT 系數,再重新進行量化和 Huffman 編碼,最后對新的Huffman 碼字的位數 n1 與原來的無水印系數的碼字 n0 進行比較,只在 n1 不大于n0 的時候,才能傳輸水印碼字,否則傳輸原碼字。
第三章 民航電子票務系統中數字水印技術的實現方案..........26
3.1 民航電子票務系統及安全性......... 26
3.2 基于數字水印技術的民航電子票務業務流程....... 26
第四章 基于 DCT 中頻系數的數字水印技術研究與實現...............31
4.1 水印偽隨機排列............. 31
4.2 民航電子客票的水印二次排列.................. 33
第五章 系統測試與分析...........42
5.1 系統實驗......... 42
5.2 算法實現.................... 45
五章 系統測試與分析
本系統實驗將二值圖像作為水印嵌入到民航電子客票行程單中,為了提高數字水印的透明性、避免因一般的信號處理、有損壓縮等而導致水印的丟失,而將水印嵌入到民航電子客票的中頻部分,能較好地兼顧水印信息的透明性、魯棒性和完整性。
5.1 系統實驗
本論文系統實驗采用民航電子客票行程單,大小為 512×512。水印圖像是大小為 128×128 的二值圖像,如圖 5-1。原始民航電子客票嵌入水印之后的目標圖像及未經過圖像處理提取出來的水印圖像如圖5-2。
當壓縮比達到一定程度時,提取出來的水印可看到有明顯的失真,變得不太可辨。但通過隨機產生多個水印圖像進行相似性檢測實驗,結果表明正確水印的SM 明顯大于其它非法水印 (非法水印的 SM 全部小于 0 .2 ) ,因此本實驗用相關檢測的辦法還是可以檢測到水印的存在。另外,由于本算法在水印被嵌入之前進行偽隨機排列和與原始圖像有關的二次排列,能夠很好地抵御第三方企圖通過剪切圖像的不重要部分來消除水印的攻擊。剪切掉的部分所損失的信息將會擴展到整幅圖像,所以從提取出來的結果可以看到,提取出來的水印圖像已被噪聲所污染,但還是不影響水印圖案的辨認,相應的相似性量度SM分別為0 .98(圖像剪切1 / 8)和 0 .95(圖像剪切 1 / 4)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DCT中頻系數的二維水印策略,利用離散余弦變換特性和圖象壓縮技術,實現了以圖象和數字為水印的電子客票系統加密。該算法具有以下特點:應用圖象壓縮技術,實現了以圖象作為水印信號的數字水印算法利用離散余弦變換特性,采用自適應方法,增強了算法的魯棒性,較好地解決了電子客票系統的防偽;算法在空域進行水印疊加,因此計算復雜度小。
民航電子票務發展到現在,確實存在諸多安全性問題,但相信通過一些專業機票預定機構以及航空公司、機場等服務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完善,電子客票定能在不久的時間內得到消費者的全面認可?;贒CT中頻變換的數字水印技術應用于民航電子票務系統是一種嘗試,通過該技術對航空電子客票的加密,提高了票據的防偽能力,可以有效避免通過網絡、電話預訂等方式騙取電子客票的事件,有效預防諸如電子客票行程單被“注水”等問題。航空公司和票務公司在向旅客出售電子客票時,向旅客提供加密后的電子客票行程單,作為旅客使用電子客票的付款憑證,也有效防止了某些代理點為逃避稅收,牟取利益,投一些旅客所好,打印假的行程單,保護了國家和個人的利益。為了預防騙票,一些機票銷售商只得取消網上、電話訂票等方式,給旅客購票帶來不便;一些機票代理點為防止未收票款的機票被取走,采取了暫時凍結的措施;也有些機票代理點堅持要求錢付了才肯出票等。這些做法都會使得電子客票的優越性沒有得到體現。加之有的機票代理點每天代理的機票數量眾多,一旦有已付款的機票沒有被“解凍”,旅客的行程就會被耽誤,既不利于電子客票的使用,也會引發旅客的訴訟紛爭,人為增加不安定因素。
基于數字水印的民航電子票務系統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加入了水印技術,提高了電子票據的完整性和保護性,使得很難對票據進行篡改和替換;水印的透明性,使得攻擊者不易發現其存在,從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盡管水印的加入和提取會消耗一點時間,增加票務系統流程的復雜度,但和提升票務系統安全性和保護公司及個人利益相比卻是微不足道的。從技術角度講,在此提出的基于DCT中頻變換的數字水印技術應用于民航電子票務系統的加密方式不失為一種有力的嘗試。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四: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系統問題及優化策略
第1章緒論
?
1.1研究背景
在航班準點與飛行安全的矛盾日益激化的情況下,各民航民航華東局面臨的安全壓力越來越大,安全風險日漸突出??展馨踩L險指在空中交通管制過程中發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目前,安全風險管理理論在空管機構的應用相對滯后,缺乏有效的空管安全風險識別、評估和管控手段。人類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和信息化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并改變著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更加依重于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人力資源在國際國內綜合實力競爭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各種因素中,人才資源已經上升為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略資源。人力資源促進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建設提供物質基礎,現代化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又為人才的集聚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體現地也越來越明顯,它無疑將成為影響組織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對所有組織而言,無論是經濟組織還是政府組織,其運作與發展都以達到組織的績效為核心目標。只有配置好、發揮好人力資源的作用,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組織才能獲得發展和保持其競爭優勢??冃Ч芾硎侨肆Y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包括目標管理分解、計劃制定、考核流程和反饋應用等活動。其最終目標都是以提高員工的個人績效,進而達到提高團隊績效為目的。所以,績效管理將成為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管理決策的基礎。
民航華東局在一體化改革以后,民航華東局內部出現了一些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員工績效管理方面,出現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滿意度不高等一系列情況,民航華東局的績效管理系統無法適應當前的組織發展。本文在此背景下,對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釆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指出該民航華東局在績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當前民航在國民經濟戰略層面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其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冃Ч芾硎敲窈饺肆Y源管理的重要環節,是關系到民航可持續發展動力的核心問題。本文將通過分析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問題,并且提出優化方案,來探討一下如何通過優化該單位的績效管理系統來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及增強團隊凝聚力。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如何激發和鼓勵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是管理人員必須解決的問題??冃Ч芾硎怯萌怂囆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管理者的一項主要職能。在我國行政機關等公共部門,特別是某些民航民航華東局,員工的績效管理由于存在不同的評估主體。對所有組織而言,無論是經濟組織還是政府組織,其運作與發展都以達到組織的績效為核心目標。只有配置好、發揮好人力資源的作用,實施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才能獲得發展和保持其競爭優勢。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員工的培訓與幵發、工作調配、激勵等活動。其最終目標都是以提高員工的個人績效,進而達到提高團隊績效為目的。所以,績效管理將成為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管理決策的基礎。
本文以民航華東局為例,針對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進行研究,考慮如何能夠令績效管理系統更加全面、科學、準確和客觀的反應員工真實的績效情況,從而有效監督與管理員工的工作情況與個人能力,更好的帶動民航華東局的工作熱情,提升整個組織的工作效能與管理水平。
自從民航華東局成立以來,民航華東局的發展規模不斷增大,民航華東局的人力資源總量、結構和總體素質都有明顯的改善,但是人力資源隊伍的結構仍然不足以應對民航行業發展和業務多樣化發展的要求。
第2章績效管理概念及相關理論基礎
2.1核心概念界定
首先,“績效”一詞的英文詞源是“performance”,卑純從詞義上解釋,它既可以指表現的結果也同時可以指表現的過程。因相此對應,在理論界也有相對應的兩種學說:
考核的目的并不僅是為了獎懲,員工的調任、升遷、加薪等重大決定都必須依據精確的考核結果。因此,如何在員工日常表現中制定一些明確的績效標準以及獎懲分明,同時據此施行適當的在職訓練,有系統地持續績效考核工作,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冃Ч芾硎菃T工和管理者就績效問題所進行的雙向溝通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與員工在溝通的基礎上,幫助員工定立績效發展目標,然后通過過程的溝通,對員工的績效能力進行輔導,幫助員工不斷實現績效目標。在此基礎上,作為一段時間績效的總結,管理者通過科學的手段和工具對員工的績效進彳于考核,確立員工的績效等級,找出員工績效的不足,進而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幫助員工改進績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員工朝更高的績效目標邁進。
最后,績效管理系統在本質上就是績效涵義的具體化的最終表現,可以說每計對一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具體環境建立一個對應的管理體系等于是對該部門對應的績效涵義的一次界定和清理。也就是說,建立一種管理體系與建立一種有針對性的績效涵義的定義在理論上是完全一致的概念。
2.2績效管理的流程及考核方式
2.2.1績效管理的流程
績效管理的流程不單單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而是一個循環的,動態的體系??冃Ч芾硪砸粋€周期為單位,從制定計劃開始,經歷技術準備、選拔考核人員、收集資料信息、做出分析評價、結果應用五個階段,最后以考核結果反饋結束這一周期的績效管理,接著又作為下一個績效管理周期的依據,從而循環,反復形成一個動態的體系。具體流程如圖2.2。
2.2.2績效考核方法
目前大多數組織機構和企業運用比較多的績效考核方法主要是關鍵績效指標法、目標管理法、平衡記分卡法、360度績效考核法等。
目標管理是眾多國內外組織機構和企業績效考核常用的方法,能得以推廣是因為它與人們價值觀一致,能更好地把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因而組織必須通過一定程序或過程,由上級和下級起協商,根據組織使命確定一定時期內組織的總目標,依此決定上下級責任和分目標,并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績效管理和評價每一個部門和個人的績效產出對組織貢獻的標準。但是要有效地實施目標管理,必須考慮其適用條件并有步驟地進行。在設定績效目標時,需要上下級共同確定各個層級所要達到的目標。實施目標管理的組織,通常是上級評估者與被評估者一起共同制定目標。目標主要是所期望達到的結果,以及達到這一結果應采取的方式、方法。
不同的考評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適用于不同的范圍和對象,表2.3說明了不同考核方法的特點。
第3章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現狀及存在的問題........13
3.1民航華東局概況........16
3.1.1民航華東局簡介.........16
3.1.2民航華東局人員編制現狀....17
第4章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的優化策略.....25
4.1重構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的原則......25
4.1.1堅持合理公平原則......25
第5章結語.....33
第4章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的優化策略
4.1重構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的原則
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在建立之前沒有明確建立績效管理系統的目的。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符合該局實際的、科學的、動態的績效管理系統,制定規范的績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促進民航華東局業務的快速發展。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改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質量,激發員工的創造性,進一步挖掘工作潛能,為人力資源的各項管理工作奠定基礎,為員工選拔、晉升、培訓、薪酬等提供依據。此外,民航華東局為了正確而有效地開展績效管理,要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4.1.1堅持公開公平原則
績效管理標準設計、程序制定和考核結果和反饋都應當遵循公幵公平原則。只有對民航華東局內的全體員工全面的公開、透明化,才能使員工對績效管理工作產生信任感,對績效考核結果抱以理解、接受的態度。
公開公平原則是更是構建激勵機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因為任何組織機構的待遇都會影響貫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緒而影響激勵效果。在績效管理系統中,任何缺乏公平公開的流程都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緒,影響最終的績效管理效果。管理者在處理員工問題時,一定要有一種公平透明的心態,不應有任何的偏見和喜好,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語和行為。取得同等成績的員工,一定要獲得同等層次的獎勵;同理,犯同等錯誤的員工,也應受到同等層次的處罰。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管理者寧可不獎勵或者不處罰。員工只要存有不平的心態,許多以前能激勵員工的方法,都會變得不管用。所謂絕對的公平,即讓每一位員工都感到滿意,那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無法得以實踐,而且也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組織應該追求的是一種相對公平的氣氛,要做到兼顧效益與公平。因此民航華東局應該將構建績效管理系統和激勵機制的目標定位為平衡員工心態,構造良好氛圍,主動適應環境變化,一旦這一目標逐漸被員工所接受,就可以成為單位內部文化的一部分??梢钥闯?,不斷提高績效管理機制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改善激勵效果,兼顧效益與公平,不斷適應單位內外環境變化,才是一個成功組織應選擇的正確道路。
第5章結語
通過對績效管理理論進行深入探討,強調了績效管理與組織戰略之間的關系以及績效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闡述了績效管理系統構建的原則、內容和方法,結合民航華東局的績效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的對策建議。具體研究思路和內容總結如下:
第一,對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績效管理理論為依據,以國內外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經驗為借鑒,明確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論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系統對該局以及整個民航的重要意義。
第二,闡明績效管理系統的核心概念及其相關理論基礎,梳理民航華東局的組織結構、主要職責和人員情況,在對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現狀的調查分析基礎上,了解民航華東局人員的績效管理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查找出這些問題的成因。
第三,確定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構建的指導思想及原貝,明確體系構建的理論和政策依據,確定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與民航戰略及現有管理體系的有機結合,提出重構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和流程再造的建議。
最后,本文的研究核心和亮點是在對民航華東局績效考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后,發現民航華東局在員工績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績效管理指標缺乏針對性、績效考核方式落后、結果反饋和結果運用欠缺的現象存在。其次分析了績效管理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理念落后,人力資源配套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績效管理和薪酬激勵機制脫節等方面。最后針對民航華東局在績效管理系統存在的不足,在堅持公開公平、分類實施、具有系統性、目標導向和反饋等原則的基礎上,制定了民航華東局績效管理系統和流程再造,包括建設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制度,建立基于工作分析的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優化績效考核方式,構建以績效管理為基準的薪酬制度,完善人力資源的配套保障機制等一系列的對策和建議,從而幫助民航華東局實現對其績效管理系統的重建。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五:泊肅流體中小球的運動和微血管中細胞流動學的數值模擬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
關于微循環流體動力學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幾百年前。Lenoardo da Vinci 和 Leonhard Euler首先用現代生理學以及數學分析方法來研究循環系統的血液流動。18世紀中后期,Leonhard Euler 在1775年提出了描述不可壓縮無粘性流體在彈性管中流動的一維方程—Euler 方程。Euler方程包括質量守恒的連續性方程以及動量定理的運動方程,但由于受當時非線性方程求解方法的局限性,Euler 方程的精確解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19世紀初期,法國生理學家 Poiseuille 通過長期研究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得到流量與單位長度上的壓力降以及管徑的四次方成正比,這就是流體力學中非常重要的泊肅葉(Poiseuille)定律。泊肅葉定律可以近似地用于討論人體的血液流動,因此該定律常被用于測定流體的粘滯系數、血液流動分析、藥物分析和制劑的研究中?,F代流體力學中常把粘性流體在圓管道中的流動稱為泊肅葉流動。醫學上把靠近小血管管壁處流速較慢的流層稱為泊肅葉層。泊肅葉流體在計算流體力學的研究中有重要應用。D.R.Oliver 研究了泊肅流體中小球的旋轉對平衡位置的影響。Tsorng-Whay Pan 和 Roland Glowinski對泊肅流體中中性浮力小球的運動進行了模擬。通過直接的數值模擬,發現了泊肅流體中小球的 Segre-Siberberg 效應。Segré–Silberberg 效應是一種流體動力分離效應, 當包含中性浮力粒子的稀釋懸浮液在管道中流動(在層流中)時,會在距管道中心0.6R 的距離上達到平衡狀態。Segre-Siberberg 效應沒有因為小球數量的增加而消失,而是因為小球之間的相互碰撞而消失。Xueming Shao,Zhaosheng Yu 和[3]Sun Bo 對泊肅流體中雷諾數對剛性小球運動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文中指出,隨著雷諾數的增加,小球的外部平衡位置(Segre-Siberberg 環)朝區域邊界移動。當雷諾數Re>600 時,小球聚集在內部的平衡位置上。
20世紀60年代,隨著生物力學的崛起,逐漸形成了心血管系統流體力學,使得微循環流體動力學一躍成為生物動力學的主要學科分支。心血管流體力學就是以心血管系統中血液的流動為研究對象,并應用于血液循環系統中的一門學科。它將力學的理論和方法與心理學、醫學的原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試圖用力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解釋與分析心血管系統中血液流動所呈現的心理現象,闡明血液流動的基本規律及某些心血管系統疾病對血液流動的可能影響,以便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提供幫助。因為血液循環對維持人的生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心血管系統流體力學成為當前生物力學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分支之一。心血管系統流體力學的研究主要分為微血管內血液的流動特性及其對血管壁的作用兩個方面。在早期的研究中,人們經常忽略血管壁的變形。近年來的研究中,人們考慮了血管壁的彈性,更加注重探索血液流動時血液與血管壁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影響。這一類固液相互接觸(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問題從數學方面可以被看作自由邊界(free boundary)問題,是近年來理論研究和數值模擬的一個熱點。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近年來,由于計算機能力的開發和在運算速度上的飛速發展,在生物數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利用數值方法探索研究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在這些領域,對于直接測量或定量化太復雜的問題,數值方法是一種十分有力、有效的手段。數值方法在剛性粒子以及紅細胞的研究中有廣泛應用。Eggleton和Popel于1998年將浸入邊界法(IBM)和有限元方法(FEM)相結合,模擬了紅細胞膜在剪切流體中的大幅度變形。近來,格子波爾茲曼(Lattice Boltzmann)方法被用來模擬微血管中的血液流動,它將紅細胞膜分成一系列的剛性顆粒。對于剛性顆粒,Chung et al.利用Neu和Meiselman[8]提出的消耗能量理論公式研究了區域流體中兩個剛性橢圓顆粒的運動。此外,Sun和Munn通過剛性紅細胞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格子波爾茲曼方法進行了改進。Tsorng-Whay Pan和Tong Wang用彈性彈簧模型來模擬紅細胞膜的骨骼結構進而研究微血管中紅細胞的流動性。當紅細胞穿過狹窄微血管時,由于血管壁對紅細胞的作用,紅細胞形狀會發生變化。但是由于細胞膜表面的流動性,紅細胞能回到原來的形狀。同時,模擬的結果還表明紅細胞在剪切流體中最終會運動到區域的中心,這種現象被稱為Fahraeus-Lindqvist effect,并且細胞的水平速度取決于紅細胞形變的大小。Mittal et al.用large-eddy模擬方法對狹窄動脈血管中的脈動流進行了研究。Secomb et al.等人用潤滑理論對毛細血管中的紅細胞進行了研究。
數值方法還被用以驗證和擴展理論,提出合理的預測,并進而指導實驗的設計。在已經被應用于血液流動的數值模擬研究的方法中,虛擬域(Fictitious Domain)方法是一組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計算方法。利用虛擬域方法,可以將復雜區間或隨時間變化的區間上的問題化簡為在一個更大的包含原區間的簡單區間(例如二維的長方形區間)上的問題,在新的區間上,我們可以應用現有的高性能數值解法。利用虛擬域方法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新的區間上處理原有的邊界條件。美國休斯敦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的Roland Glowinski(法國科學院院士)研究組采用獨特的方法極大的發展了虛擬域方法。通過引進拉格朗日乘數法(Lagrange Multiplier),Glowinski在擴展后的區間內把原來的邊界性質處理為約束條件,可以同算子分裂(Operator Splitting)方法和區域分解(Domain-Decomposition)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出易于在計算機上實現的程序。虛擬域/拉格朗日乘數法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非壓縮粘性流體的數值計算,諸如剛性顆粒流問題,心臟瓣膜的模擬等。最近,虛擬域方法被應用在有狹窄病變的彈性血管中血液流動性質的研究上,并取得了很好的結果,從而表明了此方法在自由邊界問題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第二章 數值方法與模型
Navier-Stokes 方程一直被認為是描述不可壓縮粘性流體運動的偏微分方程。Navier-Stokes方程體現了流體的速度、壓強以及密度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實際上,Navier-Stokes 方程是一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從數學的角度看Navier-Stokes方程組,它需要求解兩個自變量速度和壓力,是一個耦合的方程。此外它還帶有非線性項 )又可以和時間T 有關,所以這些都給數值求解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此很難準確的定量求解。到目前為止,也只有極少數非常簡單的流動問題才能求得其精確解,大多數還是要通過離散方法求得數值解。所以對 Navier-Stokes方程的數值解法的研究還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本文主要采用在時間方向上一階收斂的算子分離法(Operator Splitting)來求解 Navier-Stokes 方程來求解流體的速度場。同時用虛擬域—浸入邊界方法來處理不規則區域(狹窄微血管)及可變形體(紅細胞)在流體中的形變。
2.1虛擬域(Fictitious Domain)方法
虛擬域方法是解決偏微分方程的另外一種數值方法,它可以把復雜區間或隨時間變化的區間上的問題化簡為在一個更大的包含原區間的簡單區間(例如二維的長方形區間)上的問題,在新的區間上,我們可以應用現有的高性能數值解法。利用虛擬域方法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新的區間上處理原有的邊界條件。在對邊界問題的處理上,我們引入了拉格朗日乘數法(Lagrange Multiplier)。通過引進拉格朗日乘數法,Glowinski在擴展后的區間內把原來的邊界性質處理為約束條件,可以同算子分裂(Operator Splitting)方法和區域分解(Domain Decomposition)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出易于在計算機上實現的程序。虛擬域/拉格朗日乘數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非壓縮粘性流體的數值計算(諸如剛性顆粒流問題,心臟瓣膜的模擬等)。最近,虛擬域方法被應用在有狹窄病變的彈性血管中血液流動性質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結果,表明此方法在自由邊界(free boundary)問題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該方法被廣泛的應用在非線性橢圓形方程以及不可壓縮粘性流體的求解中。
2.2邊界上的積分法
邊界積分法是用積分方程來解決線性偏微分方程的一種數值方法,因此積分方程的解就是線性偏微分方程的精確解。該方法試圖用給定的邊界條件來代替積分方程的邊界值,然后積分方程就可以直接計算出積分區域內每一點的值。邊界積分法在數學上反映就是積分學中的格林公式即區域內積分可以用邊界上的積分來描述。這樣一來,三維問題就可轉化為二維問題,二維問題就可轉化成一維問題。所以邊界積分法比有限元方法在微分方程的求解中有如下兩個優勢:1、由于維數降低,對計算機容量要求也降低了,即能實現小機器上計算大問題;2、域內問題可以歸結為邊界上的積分問題,因此要準備的原始數據比有限元方法要少得多。另外一個突出優點就是邊界積分法只是在邊界上進行近似逼近,而在域內滿足控制方程,因此比有限元法少了一次近似處理(有限元法在域內也是用試探函數逼近),從而精度較高。
在流體動力學中,我們通常用邊界積分法來描述間斷連續的液體或物體。也就是說,該方法只能用在一些特殊的例子中,比如位勢流(inviscid和irrotational流體,Hele-Shaw流體)和Stokes流體(雷諾數為零)。因此,邊界積分法不能被用在一般的界面流體中,比如粘性Navier-Stokes方程。Pozrikidis和他的同事已經采用Stokes流體中的邊界積分法(boundary integral method)來代表剪切流體中紅細胞(RBC)的形變和運動。近年來,該方法被用來模擬微血管和毛細血管中(雷諾數??1)彈性膠囊以及紅細胞的運動。
第三章 數值方法與模型.............9
3.1 算子分離(Operator Splitting)法 ...............9
3.2 虛擬域(Fictitious Domain)方法.........10
3.3 邊界上的積分法..................12
第四章 數值實驗.................15
4.1 一個小球的情形.................15
4.1.1 小球半徑不同........................15
4.1.2 小球初始位置不同...........16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29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29
5.2 后續工作展望..................29
第四章 數值實驗
本章將由兩部分組成:首先將對不可壓縮牛頓粘性液體中一個直至上百個非中性浮力剛性小球的運動進行數值模擬,其次模擬紅細胞在狹窄微血管中的流動性。對于所有的算例,空間離散采用有限元方法,時間離散采用有限差分方法,界面處理采用分布式拉格朗日乘數法。
4.1 一個小球的情形
4.1.1 小球半徑不同
從圖4.1中我們可以得到,小球最后的平衡位置遠離區域邊界,最后聚集在軌道的中心線附近。Karnis et al.證實了同樣的現象,并且觀察到小球的半徑越大,最后的平衡位置越靠近軸心。小球的這種“奇異”運動現象主要是由于慣性的非線性作用產生的。我們知道,小球的平衡位置主要由流體的沉降速度方向以及小球和區域半徑的比率決定的。在軌道的中心線附近,流體的剪切速度較小,所以小球和液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越小,小球易保持平衡。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首先采用數值實驗來模擬不可壓縮粘性液體中非中性浮力剛性小球的運動問題,通過改變小球的參數來探討其對小球運動的影響,同時用 Navier-Stokes方程來模擬不可壓縮粘性液體的運動,利用 Lagrange Multiplier方法處理界面,用 Operator Splitting方法求解 Navier-Stokes方程組。通過數值實驗,我們得到小球的半徑以及區域兩端的壓強差越大,最終的平衡位置越靠近軸心;而且小球的平衡位置和小球的初始位置無關。增加小球的個數,最終小球總位于剪切率較低的軸心附近,結果和之前文獻的研究成果定性吻合,從而證明本文的數值模型是可行的。此外,該方法在微血管中紅細胞流變的動力學模擬以及紅細胞與藥物載體微粒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血管壁的彈性對動脈血管中的血液流動性質等的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因此,本文接著對微血管中三種不同形狀的紅細胞進行數值模擬,利用數值實驗記錄三種不同形狀的紅細胞穿過狹窄微血管的狀態。從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到:正常紅細胞穿過狹窄微血管發生的形變最大,而且由于細胞膜表面的流動性,三種形狀的紅細胞都可以回到最初的形狀。本文分析了單個紅細胞的流動特性,忽略了紅細胞膜內外流體的相互作用,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定量分析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力對紅細胞流動特性的影響,從而對病態紅細胞的變形與流動有更深的研究,并將此方法推廣到其他固液相互作用的情況中進行討論。
5.2 后續工作展望
由于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數值模擬研究已成為生物數學、生物力學、以及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最為矚目的課題之一,所以今后很長時間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究它。
(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而在數值模擬實驗中,我們往往只考慮紅細胞和血漿之間的相互作用,忽略了紅細胞和白細胞以及血小板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因此,我們可以開發計算程序,使之能夠實現在流體中同時存在多個剛性粒子和可變形粒子的數值模擬。當兩種不同性質粒子同時存在時,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建立恰當的描述不同粒子之間相互作用模型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
(2)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雖然考慮到細胞膜內外的流體具有不一樣的性質,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認為細胞內外沒有物質交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可以將研究的重點放在細胞間的物質交換上。
(3)在本文有關紅細胞的研究中,雷諾數都很小,沒有對較大雷諾數和慣性作用下,紅細胞在狹窄微血管中的運動進行模擬。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較大雷諾數的研究中。
(4)血液中藥物的輸運問題是數值計算方法在生物及交叉學科中另一個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的應用。近年來,國際上在納米材料的研究領域,藥物輸運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熱點,但是關于這方面的數值研究工作還很少,尤其是把藥物輸運(drug delivery)過程同人體的循環系統結合起來的研究是新穎的、重要的、以前較少觸及的。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六: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評價研究
1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伴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民航業的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從歷史統計數據看,在 2000 年到 2005 年短短的 5 年間,我國民航業飛機數量約增加 340 架,并在 2006 年到 2013 年七年時間里,我國民航飛機架數從將近800 架左右增加到2200架左右,增長將近兩倍。與此同時,民航維修市場總量也從2010年的158億發展到2013年的400億,據預測,到2028年,中國航空旅行和航空貨運市場的雙增長將使機隊規模增至4610架飛機,這一水平基本達到歐洲目前運營的飛機數量,屆時民航維修市場的市場總量也將會繼續翻翻。在 2005年底民航機務人員的人數為4萬人左右,隨著維修市場總量和飛機數量的雙增長,預測在 2006-2025 年間,中國民航業新增航空機務人員總共需要 20 萬人。隨著國內航空消費市場的擴大,飛機的數量和航班的次數的急劇增加,飛機的跟新換代速度也在加快,其飛機結構的日益復雜,飛機老化導致故障的增多也將在未來給民航維修增加壓力。同時,對飛機起飛準時性要求的提高,維修基地科學管理水平的相對滯后,機務人員自身能力的欠缺等,這些問題都給民航維修基地的維修工作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
在民航維修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保障飛機維修質量,提升飛機維修效率成為市場的要求,也是民航維修行業內在發展的需要。但是在短時間內,維修基地內機務人員人才梯隊的建設跟不上航班架次的急劇增長,維修現場的科學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的現象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機務人員的素質以及維修環境等不可控因素也將長期存在,這些都增加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發生的概率。維修基地的主要活動是機務維修工作,其中機務人員是飛機維修活動中的行為主體,其行為的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飛機維修的安全與效率,然而民航機務維修的人為差錯是民航機務維修系統中最不可控的因素,其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由人為差錯導致的很多維修事故與事故征候更是防不勝防,同時國內的研究者在對民航維修人為差錯的研究分析中,建立起的事故分析框架還處在對事故致因模型的照搬和套用階段,缺乏對民航維修復雜性的深入而全面考慮。
1.2 國內外人為差錯研究現狀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民航領域從業人員人為差錯的研究由來已久,從減少由人為因素引發的航空事故的研究,長期都是全世界各國民航領域研究的焦點。相比于國內的研究,國外學者早在 20 世紀 40 年代就開始了人為因素的研究,在人為因素的研究領域國外學者有著更扎實的基礎。英國早在1949年就建立了工效學會,人為因素應有的學科地位得到確立,國際工效學會(IEA)在此基礎上于 1959 年也成立了。
美國在1957年建立的人為因素學會也在后來的時間并入到了IEA。 美國空軍上尉工程師墨菲(Murphy)在1949年第一次提出這樣一個定理: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那么這種差錯總是會發生,這就是墨菲定律(Murphy,s Law)。從墨菲定律中我們看到,只要對那些有出錯可能的地方,有人出錯是必然的,并且往往會在最不利的時機以最壞的方式發生。近60 年的實踐使得墨菲定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對飛機的飛行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它對維修中的維修差錯的消除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1972年,Elwyn Edwards教授提出了 SHEL 模型[4][5]后,由 E.Hawkins 于 1975 年對其進行了進一步完善發展,SHEL 模型提出事故的產生是以人(L)與硬件(H)、人(L)與軟件(S)、人(L)與環境(E)、人(L)與人(L)相聯系并作用,通過綜合的結果以事故的形式表現出來。1990年,James Reason教授提出了Reason模型。第一部關于人為差錯的著作《Human Error》的出版,對人為差錯研究的不同觀點進行了系統地論述,并對差錯預測及典型過失和預防方法進行了分析,同時認為隱性差錯和顯性差錯是差錯的兩種形式。在眾多事故模型中,Strater 教授對現有這些模型進行了劃分,認為模型大致可以分為現象型、因果型以及行動型三種。其中,按照失誤表現形式來建立的模型為現象型模型,這類模型結構過于簡單,欠缺對人為失誤的獲取和評估的考慮,對表面現象與內在心理之間的聯系也沒有建立起來。
2 人為差錯分析及評價的理論基礎
2.1 人為差錯研究的相關理論基礎
2.1.1 事故致因理論
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科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規?;?、普遍化和復雜化,同時越來越激烈和尖銳的收益與損失之間的矛盾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煩惱。為了對這一矛盾更好地解決,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深入,豐富的安全生產經驗也被積累下來,其中在人們長期生產經驗中積淀下來的重要理論就有事故致因理論,它是系統安全科學的基石。
始于近代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的事故致因理論,直到 20世紀末,可以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① 20世紀初,資本主義工業化帶來的大生產已經初具規模,廣泛應用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進入各行各業的生產單元,事故致因理論原始雛形初見端倪,此時事故頻發傾向論和后來修正的事故遭遇傾向論被一些學者提煉出來,兩者都認為人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從事工作的“人”與事故的發生密不可分。海因里希(W.H. Heinrich)在 1936 年提出事故因果連鎖論,指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的發生源頭,在事故過程中對這兩項因素實施干預能起到重要作用,但事故因果連鎖理論依然是從“人”的角度對事故成因進行分析的。
② 到二戰時期,戰爭中大量使用許多新式、復雜的武器裝備,許多研究人員逐漸認識到在事故中生產條件和技術設備的也是潛在危險,因而對事故產生的認識不再是簡單地將操作者的“人”作為主要原因。在研究事故各因素間的關系特征的過程中,開始廣泛應用事故的流行病學方法論和能量意外釋放論等進行解說,事故因素的調查和研究在這一階段也得到很好的促進,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也得到很好的揭示。
③ 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以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產品工藝、技術系統、生產設備越來越復雜,復雜系統的事故原因很難通過以往的理論來解釋。由此研究人員結合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對許多新的事故致因理論和模型進行重新定義和構建。
2.2 評價理論
評價是根據確定的目的來測定對象系統的屬性,并將這種屬性變為客觀定量的計值或者主觀效用的行為。評價是決策的基礎,評價方法是評價的核心問題。
2.2.1 評價方法的演變與發展
目前的評價方法已有幾十到上百種,最早的評價方法是在各種總值、平均值等簡單數學方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從統計學、管理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角度著眼研究是從近代才開始,近些年來,一些新興學科的加入,如模糊數學、灰色系統理論、神經網絡技術等也都引入到評價方法的研究中來,使評價方法的研究日益發展成為一個多學科邊緣交叉、相互滲透、多點支撐的新興研究領域。概括的說,現代評價方法的研究進程可以從獨立發展階段、機理互補階段、組合運用階段三個階段來大致劃分。
此外,對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的水平和精度的研究也開始逐漸成為評價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比如對評價結果的敏感性分析、不同評價結果的兼容性、差異性等的研究也逐漸引起了評價學者的重視,成為評價方法領域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2.2.2 一般評價方法介紹
在學術界,對定性問題定量化的評價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失真,不同評價方法評價的結果不一致的情況一直存在,選取一種合適的評價方法,有助于更加客觀的去評價研究對象。常見的評價方法有灰色系統理論、專家訪談法、人工神經網絡法、事件樹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及模糊綜合評價等。
① 灰色理論法
20 世紀 80 年代灰色系統理論由中國學者鄧聚龍教授首先提出并創立,它是在數學理論基礎上的系統工程學科,用以解決一些包含未知要素的特殊領域的問題?;疑到y是一部分信息已知、另一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統,該理論在復雜的大系統中融入了控制論的觀點、方法,結合了運籌學與自動控制方法,來研究具有灰色特性的客觀世界中的問題。在所有的灰色系統模型中,灰色模型最有特色,即時間序列模型。一般可以用變量的微分方程來表示性的灰色模型,表達形式如下:
灰色模型方程中由于含有高階微分項,系統因為隨機因素而導致的波動特性能夠反映出來。
3 民航機務維修過程中人為差錯產生的機理研究 ........ 17
3.1 民航機務維修的現狀 ....... 17
3.1.1 民航機務維修工作內容及其特點 ............ 17
3.1.2 民航機務維修的管理現狀 ............. 19
4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指標體系及評測方法研究 ............... 31
4.1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研究的總體思路 ............ 31
4.2 相關概念及關系界定 ......... 31
5 C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測評應用實例 ............ 57
5.1 C 民航維修基地概況 ............. 57
5.2 C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的評測應用 ........... 57
5 C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測評應用實例
5.1 C 民航維修基地概況
C 民航維修基地成立于 2004 年,是民航股份工程技術分公司下的生產單位,坐落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擁有一座現代化大型機庫,主要從事民航股份機隊工程管理和飛機大修、航線維護、動力裝置及附件修理等工作。目前 C 民航維修基地有航線維修一車間、航線維修二車間、定檢維修車間、內場維修車間、特種車隊、生產計劃與控制、技術支援、航材和其它管理部門等 14個部門,所有部門員工總和為448人,一線機務人員主要集中在航線、定檢、內場車間。航線、定檢、內場車間主要負責公司執管26架飛機的維修基地維護工作,航線維修車間主要負責外站飛機機場的航線維護工作,其中外場維護人員 240 人、放行人員 110 人,內場修理27人。
航線維修采用四班兩運轉,其他人員按照正常工作日工作,質量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援人員每日有值班人員,對現場管理進行督促和檢查,以及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
6 結論
隨著中國航空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民航維修基地保障飛機飛行安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新形勢對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民航維修領域人為差錯的控制,主要以事后控制和經驗預防為主,對事故的分析處在對經典事故模型的照搬和套用階段,缺乏對人為差錯原因分析的系統思考,在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產生原因越來越多且復雜的背景下,從更加全面的視角去審視人為差錯產生的原因,提高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的控制能力勢在必行。
為此,本文基于民航維修基地機務維修工作的特點和安全管理的現狀,結合經典事故模型、情景意識理論及情境管理理論,建立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分析框架,構建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指標體系,并以實例進行了測評研究,提出了改善策略。具體來說,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工作如下:
① 總結了人為差錯成因分析中多種經典事故模型的特點,分析了民航維修基地機務維修工作及安全管理現狀,提出了個體因素、情景意識及情境管理三大對民航維修人為差錯產生核心影響的因素。
② 深入分析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產生的內在機理,提出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的產生是由外因情境管理失誤與內因個體因素及情景意識的失效綜合導致,建立了適合民航維修基地的人為差錯模型。
③ 界定了人為差錯的影響因素與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了個體因素、情景意識、情境管理與人為差錯之間的關系,運用魚骨圖對造成人為差錯的外因和內因進行了解析,構建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指標體系。
④ 比較分析了多種定性問題定量化的評價方法,結合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指標的特點,提出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的控制能力進行評測。
⑤ 將本文的研究成果應用到C民航維修基地,實現了對C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判,將診斷結果應用到提升 C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上,建立了以過程為基礎的 PDCA 重點指標控制模式,對 C 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實踐意義。
本文從情境管理的視角對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展開研究,提出了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的新思路。由于筆者學識、筆力有限,對民航維修基地人為差錯控制能力指標體系的研究還是探索性的,很多方面還需要以后從事民航維修基地安全管理的相關研究人員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七: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驗證方法研究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和民航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民航事業取得了蓬勃發展,國內航線不斷擴充,航班密度持續增大,2012 年 1 月至 12 月民航旅客運輸量累計為 3.19 億人次,同比增長 9.2%。目前,我國已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場。據空中客車公司預測,20 年后我國國內航空客運周轉量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航空客運周轉量第一的國內航空客運市場。
隨著規模的擴大,為了順應市場規律,民航企業對業務系統信息化建設也逐步重視,其投入不斷加大,每年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業務系統建設,效果顯著。如各大航空公司紛紛改革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成立運行控制中心,推廣使用航班運行控制(Flight Operations Control,FOC)業務系統。FOC 是航空公司運行的決策中心,是保證飛行安全的系統,保障航空公司的安全、正常、舒適和經濟效益。FOC 系統實現了航班計劃、航班動態、飛機計劃、機組信息、飛行數據、航行情報、航路數據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我國民航業務系統建設極大地推動了民航業的蓬勃發展,然而在促進民航業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民航業務系統十分復雜,設計過程中易隱含錯誤。由圖 1.1可見, FOC系統覆蓋從航班計劃到飛行執行完畢的整個航班生產過程,涉及到航班計劃管理、飛機調度、機組管理、商務調度、航行情報、飛行簽派管理的全部生產部門。FOC 系統實現時可劃分為 10 至 20 多個主要的功能系統,而與其他系統的接口又有 10 至 20 個。如果再考慮各個功能系統的流程等,FOC 系統將更加復雜。復雜的民航業務系統設計過程中難免產生錯誤。并且,系統越復雜,存在的錯誤也越多,隱蔽性也越大。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1.2.1 民航事故與不安全事件
隨著民航運輸量的快速增長,我國民航的新的發展階段已經來臨。根據波音飛機公司的年度預測報過,在未來的 20 年內,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的年增長率約為 7.4%,貨物運輸量的年增長率約為 9%。到 2023 年,我國飛機數量將增長至現今的 3 倍。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的航空業發展速度和近十年來的航空飛行重大事故率計算,在 2015 年和 2020 年,我國民航運輸中將分別發生重大飛行事故 3.1 次和 4.6 次。由于民航運輸相比其他運輸業具有更高的安全期望,顯然上述事故率是無法被國家和人民接受的。
近年來從業人員不斷改善安全監管體系,統一和完善了民航運行有關的安全法規和標準,我國的民航安全得到的極大的改善,但是民航不安全事件仍然時有發生。圖 1.2 是我國民航近十年來的二等和重大飛行事故柱狀圖,圖 1.3是 2011 年度事故征候分析圖。
由圖 1.2、圖 1.3 可見,近年來民航中事故/與不安全事件屢有發生,其中系統失效占有很大比例。我國的民航安全雖然高于國際安全水平,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仍有潛力可挖掘,安全水平仍有提高空間。本文針對民航業務系統模型討論民航業務系統研究中的共性問題——安全性問題及其驗證方法。
第二章 基于故障樹的民航業務系統安全性分析
近年來,民航事故/不安全事屢有發生,原因復雜多樣。如何針對民航業務特殊性定義安全性對安全性驗證工作十分重要。按照民航業務現有安全水平和運輸量增長速度,至 2015 年將會發生多起飛機失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提出零事故目標和安全第一原則。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為了預防事故的發生,需要仔細研究事故根源,確定安全性需求,防止發生更嚴重的事故。本章引入故障樹分析技術,很好地分析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本章對近年來典型民航事故/不安全事件分析,找出引起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底層故障事件,并對故障樹定性分析,進一步確定故障成因,提取出安全性需求,從而有目標地對民航業務系統進行安全性驗證。
2.1 故障樹分析技術
故障樹分析技術由美國貝爾實驗室開發,最初用于導彈發生系統的質量評估。美國航空航天局與國防部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發展了故障樹分析技術(Faulty Tree Analysis)。由于故障樹分析技術的直觀明了,靈活多用且邏輯性強,在隨后的幾十年來,故障樹技術在民航、載人航天、導彈系統、大型核電站事故分析中得到大范圍推廣和應用。 故障樹分析的一般步驟如下圖 2.1 所示:
(1) 收集資料;
(2) 建立故障樹;
(3) 故障樹定性分析;
(4) 故障樹定量分析;
(5) 重要度分析;
(6) 分析結論。
2.2 故障樹建立
故障樹建立是故障樹分析的核心步驟。能否層次分明,建立正確的故障樹,將直接影響故障樹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為龐大復雜的民航業務系統建立專門的故障樹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需要熟悉掌握民航業務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詳細分析基本單元事件之間的聯系。通過建立故障樹,可以有效定位民航業務系統潛在的故障因素,獲取安全性需求,并對系統進行改進和完善。
2.2.1 故障樹構建方式 故障樹的建立方式主要有手動建樹和計算機輔助建樹兩種。
手動建樹又稱演繹法。手動建樹采用非常普遍,可以快速便利的定位全部的故障模式和原因。建樹人員根據系統的故障因果關系,從系統的頂事件自上而下地演繹出頂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據頂事件->邏輯門->中間事件->邏輯門->底事件的順序推導,直到所有底事件推理完為止。
計算機輔助建樹又稱合成法。主要通過匯總系統的基本單元的失效函數,根據一定的邊界條件,從系統的頂事件自頂而下采用計算機程序按照規定的約束自動生成系統故障樹。目前多采用有向圖法、小故障樹合成法、節點關系圖法和決策表法進行輔助建樹。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方式進行智能判斷區分出薄弱環節,并且專家“故障診斷”尚難以用計算機描述,因此國內的計算機輔助建立故障樹還在探索階段未大規模應用。
2.2.2 故障樹建立步驟
由于計算機輔助建樹技術尚未成熟,本文采用手動演繹法建立民航故障樹。建樹具體步驟如下:
(1)詳細分析民航系統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收集民航系統的設計文檔、運行資料、工作流程等相關技術數據。
(2)確定頂事件。明確定義頂事件的判斷標準。
(3)找出引起頂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選取適當的邏輯門,將頂事件作為輸出事件,直接原因事件作為輸入事件從而明確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4)逐層向下演繹分析,直到所有的輸入事件都不必或者不能再進行分解為止,此時的輸入事件為底事件。 根據以上步驟可以構建出系統的故障樹。本章將以民航飛行控制簽派系統為例構建故障樹進行分析。
第三章 民航業務系統的 ABPD 模型 ...... 26
3.1 業務流程模型元素 ............ 26
3.1.1 業務流程基本視圖 ......26
第四章 民航業務系統模型的安全性驗證算法設計 ...............34
4.1 業務流程模型驗證方式 ............ 34
4.1.1 結構驗證 .................. 34
4.1.2 語義驗證 .............. 35
第五章 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驗證的實現 ................ 53
5.1 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 XML 的模型表示 ..........53
第五章 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驗證的實現
本文在上一章定義了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約束了什么不應該發生;并結合第三章的ABPD 模型設計了 DTM 矩陣,提出民航業務系統安全性驗證算法。為了實現該驗證算法,本章將引入 XML 可擴展標記語言描述模型設計實現一個驗證工具原型,支持給定民航業務系統模型的安全性驗證,實現包括原始模型信息輸入,求解網關對應關系、并行節點以及 DTM矩陣,最后驗證模型安全性輸出異常。本章以第四章的安全性為基礎,以民航業務流程模型為輸入,以驗證結果為輸出,將所有的驗證模塊進行整合并協同工作。
5.1 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 XML 的模型表示
民航業務系統安全性驗證需要有一個優良的建模方案,由于它處理大量的非數字的信息,在模型相關信息輸入時需要有一個很好的中間表示手段。本節在分析 ABPD 模型的數據結構的基礎上引入 XML 可擴展標記語言以定義模型,增強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可擴展性?;?XML的模型具有規范的格式,很好的擴展性和重用性,并且易于管理和使用。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驗證是十分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為了保證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必須對民航業務模型進行安全性分析、形式化建模與驗證,以避免在業務系統執行中任務出現死鎖、同步缺失、任務前提數據異常、任務依賴數據異常等問題。因此,進行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驗證的研究對于實施新的或改進已有的民航業務系統具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很多專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但就目前的文獻而言,針對民航業務系統中數據模型與業務流程模型相結合的安全性驗證研究領域還局限于理論研究階段。本文重點分析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研究并實現數據模型與業務流程模型相結合的民航業務系統建模與安全性驗證方法。
本文首先詳細介紹論文選題的背景與意義,隨后綜述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驗證領域的研究進展。文章從民航系統和業務流程模型的安全性研究現狀出發,使用故障樹分析技術對民航簽派系統中的故障事件進行分析,發現民航業務系統中業務流程模型設計時可能包含結構沖突,也可能隱含大量語義沖突,為民航安全埋下隱患。其次,為了驗證民航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即“壞的事情不發生”,結合數據模型對民航業務流程模型進行有效的形式化建模,本文在傳統的業務流程中引入數據間的邏輯關系建立基于有向圖的 ABPD 模型。再次,根據模型中任務之間、任務與數據之間、數據之間的交互提出新的模型異常,從流程的結構和語義層次使用謂詞結構定義民航業務流程模型中的安全性。為減少后期驗證的復雜度提出并行任務集合對ABPD 模型中順行流節點進行并行分析,減少搜索量;再基于并行集合提出 DTM 矩陣分析數據對象在各任務執行時的存在狀態,最后使用圖搜索方法對 ABPD 模型進行安全性驗證。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 ABPD 模型的民航業務系統安全性驗證方法可以很好地驗證業務系統中潛在的業務流程模型與數據模型的不一致性,并在存在大量并行結構的民航業務系統中有效減少搜索量,縮短驗證時間,對民航業務系統安全性驗證有實際的意義。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八:越南礦產資源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第一章 緒論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目前,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呈現出諸多問題,形勢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生產技術落后,資源利用率低,生態環境遭破壞。在資源生產方面,礦產企業長期對部分礦產(鐵礦、錫礦、鋅礦等)進行開采,導致此類資源存儲量急劇下降;越南現有的開采技術和加工工藝較為落后,且政府對于貧礦的加工存在諸多限制,致使開采出的礦產中的有益成分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一定的浪費。此外,在礦產活動中普遍存在著“易采—難棄”、不遵守政府規劃、不遵守開采設計等現象,加快了礦產資源的衰竭。在環境保護方面,礦產企業只顧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存在違法排放污水、廢物的現象,導致環境生態的污染,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2005年建立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環境法》和相關法規規定不明確,制裁不夠嚴格,導致開采和加工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為了限制開采礦產對環境造成污染,法律也規定對礦產活動征收環境污染費、簽訂環境保護基金,用于治理環境污染。但是,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緩慢,支付不透明,環境污染每日劇增。
二是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與可持續利用的矛盾凸顯。越南政府主張推進可持續發展經濟體制下,鼓勵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來發展國民經濟,但是必須與深加工結合起來。在很多地方由于礦床規模較小,開采出的資源有限,礦產加工廠建立后缺乏足夠的原料進行長期生產,導致各個企業間互相爭買原材料,甚至出現違法開采礦產資源、非法買賣礦產等現象。越南是發展中國家,資金和技術都很欠缺,在這樣的國情下,如何適度利用礦產資源、如何實現礦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應成為政府著力解決的問題。
面對上述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努力加強和改善礦產資源管理。為此,需要在全面考察越南礦產資源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深刻分析礦產資源管理的存在問題及其成因,探討加強和改善越南礦產資源管理的有效路徑和措施。
1.2 研究現狀綜述
隨著礦產資源在開發利用中各種問題的暴露以及資源供需關系緊張,礦產資源管理已成為政府部門、學術界和業界高度關注的問題,當前,對于礦產資源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國外礦產資源管理的研究:
吳尚昆在《西方礦業體制簡析及幾點啟示》一書中分析了西方礦業體制,認為西方礦業具有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符合礦產行業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具有完善的礦業權制度、統一的管理機構、完備的礦業立法、資源稅費制度和環境保護措施。在結合越南國情的前提下,可考慮借鑒西方礦業體制,從礦業權的保護和管理、礦業立法、礦業管理機構的完善等方面來健全越南的礦業體制。
熊鷹、徐翔通過分析政府環境監管與企業污染治理的決策,提出促進企業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加大對企業污染的處罰、提高政府監管效率等措施有助于在短期內推動環境保護,尤其是當政府承擔起監管失職責任時更有利于增強環境保護。但從長期來看,加重對企業污染的處罰對于改善環境質量并非治本之策,而加大對政府監管失職的處罰才具有積極效果。
何賢杰等研究資源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強調礦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關系。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主要從幾個方面來實現:建立開放型的資源供應、實現節約型資源消費、加強科技實施應用,完善集約型資源開發、建全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保障體系。
李萬享(2006)提出了合理開發、利用自然界物質資源與改善社會生命活動生態平衡的條件下獲取最終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礦產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就應該開展品位指標的優化研究。通過品位指標的優化,確定合理的品位指標,既能保證礦山企業或國家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又能使礦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的品位指標。
第二章 礦產資源管理的理論闡釋
2.1 礦產資源管理的相關概念
2.1.1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也包括了在采礦、選冶、提煉、加工等經濟活動過程中生產形成的礦產品。
礦產資源的特性主要有:
(1)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是指人類不能夠創造出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形成要經過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漫長過程,人類只能通過各種技術來尋找、開采、和利用,但是在相對短暫的人類社會來說,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必須采取保護的方針,有計劃地、合理地開采利用,以發揮其最大經濟效益。
(2)耗竭性:礦產資源是經過極其漫長的地質時期形成的,對于人類來說,可以把它的儲量看成是固定的,一旦被用盡或過度的消耗就無法補充。礦產資源這種耗竭性不僅帶來了礦產資源消耗補償的特殊形式,也決定了礦產資源開采權的轉讓不僅僅是使用權的轉讓,更是所有權的轉讓。
(3)動態性:礦產資源的動態性是指在每個歷史階段人類利用礦產資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反映了那個階段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礦產資源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將會被不斷擴展。因此,從人類社會的某個發展階段來看,資源是有限的,而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來看,人類對資源的認識是無止境的,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也是無止境的。
(4)不均衡性: 礦產資源的不均衡性是指由于地殼的不斷運動,地球上各種巖石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礦產資源的空間分布受地質、技術、經濟三大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地質條件是礦產資源形成的天然條件,地質作用已然把礦產物質在地殼內部進行了分配,這種分配是天賜性質、不可改變的。
(5)隱蔽性: 作為經濟地質體的礦產資源很少 100%的露出地表,特別是對那些從未出露的盲礦體,更是全隱蔽的。礦產資源的隱蔽性不同于土地和森林等其他自然資源,它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化勞動,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勞動,如礦山建設可行性研究和生產勘探,才能予以發現和進一步勞作。
(6)復雜性: 礦產資源的特殊性、綜合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礦產資源的復雜性和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的復雜性。各種礦產又可以劃分出眾多的礦床類型、工業類型、礦石類型、,不同類型的礦產價值又各不相同。如果礦產資源按照地質勘探程度和可利用經濟程度,又可以劃分成不同的儲量級別。這些特點帶來了礦產資源產權關系的復雜性
2.2 礦產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
2.2.1 資源價值論
自然資源是有價值的,其價值來自于自然資源的天然價值、稀缺價值和勞動價值。天然價值是指“自然中的價值”,分為經濟價值、生命支撐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生命價值、多樣性和統一性價值、穩定性和自發性價值、辯證的價值以及宗教象征價值等。勞動價值是指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所付出的大量勞動。稀缺價值是指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價值。晏智杰認為自然資源的價值受其數量有限性和稀缺性的制約。自然資源越稀缺,其價值也就越大,這是自然資源的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客觀趨勢。
承認自然資源的價值,對于科學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自然資源,消除資源開發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建設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礦產資源屬于自然資源的一種,具有價值屬性和特定,因此,自然資源價值論的理論觀點為礦產資源管理奠定了理論基礎。
2.2.2 資源資產產權理論
產權是自愿稀缺條件下人們使用資源的權利,或者說人們適應資源時的適當規則。資源資產的定義建立在資源、資產兩個概念基礎之上,但絕不是兩種概念的簡單相加。目前學術界對資源資產的概念和內涵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姜文來、楊瑞珍(2002)吸收借鑒前人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資源資產的新定義:資源資產是具有明確的所有權且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能夠給所有者帶來效益的稀缺自然資源。姜文來、楊瑞珍等學者,利用資源資產理論,研究了中國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等國有資源資產流失的狀況,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資源資產的價值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資源資產研究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的需要,為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一個接口,提高資源資產利用效率,防止國有資源資產的流失。
礦產資源存在于地表淺層或地下,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等生產活動都與土地緊密相關,因此礦產資源對土地具有極大的依附性和影響性。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加工時也會對森林資源、水資源、大氣和生態環境等造成一定的破壞和污染。在礦產資源管理中,合理的產權界定不僅可以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對環境保護、協調經濟與環境的關系產生積極的影響。產權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1)清晰地產權促進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2)產權明確促進解決環境破壞問題。(3)清晰地產權給所有者帶來可預見的預期收益,激勵個人或團體投入勞動、資金等改善礦產資源質量。產權理論對礦產資源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具有強大的理論和現實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第三章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現狀 ......... 13
3.1 越南礦產資源概況 ............. 13
3.2 越南礦產活動概況 ............... 15
第四章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 23
4.1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23
4.1.1 礦產資源管理法律體系不完善 .......... 23
第五章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對策 ........... 30
5.1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宏觀改革 ................ 30
5.2 完善礦產資源管理法律體系 ............... 31
第四章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4.1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4.1.1 礦產資源管理法律體系不完善
越南現行的礦產資源法律體系由 1996年頒布實施的、又于 2010 年修正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礦產法》及其配套的法規、規章組成。自從資源環境部成立以后建立法律法規的工作不斷加強。從 1996 年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礦產法》建立以后,到目前為止,中央政府、部關、部級機構已經設立和頒布了 217個關于礦產活動法律、法規的決定。跟礦產管理有關的法律有:《工業科學法》、《土地法》、《國家財政法》、《資源稅法》、《修正的刑事法》、《環境保護稅法》、《處理違反行政法的法》。
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表明越南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然而,越南礦產資源法律體系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各項法規、規章之間出現矛盾或不符合新法律?!对侥仙鐣髁x共和國礦產法》經過2005年和2010 年的補充修改,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頒布時間長,且經過多次修改,造成各項法規、規章之間產生矛盾或者已經不符合新的法律。實際上,參加礦產活動的企業和單位不僅要遵守礦產法的規定,還要遵守企業法、環境法、土地法、投資法、建筑法、交通法等以及相關的法規。新的法律頒布,但是其他有關的法規還沒修改,造成企業在履行法律規定時遇到諸多麻煩,有關部門行使國家權利管理礦產時也遇到很多困難。本法本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規定不符合現實情況,規定比較模糊難以理解,規定只有定性沒有定量等問題。
第五章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對策
5.1 越南礦產資源管理宏觀改革
礦場資源師國家經濟發展所要依托的重要物質資源,是國計民生的根本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對區域經濟的規模、結構和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越南礦產資源歸屬于國家所有,礦產資源資產占據著國有資本的重要地位,是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是制定礦產資源參與宏觀調控的基本戰略和規劃。礦產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是一項長期職責和基本任務,必須建立參與宏觀調控的穩定制度和機制。采取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相結合,日常管理工作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方針,加強與國家各宏觀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礦產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的基本框架。
二是加強對礦產資源供需與國民經濟運行關系的認識。越南經濟已進入從追求快速發展到平穩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時期。充分發揮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按照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通過政策改革給礦產資源行業明確正確的發展途徑。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要遵守市場經濟供求規律,要符合越南國內的需求和國際礦產需求和可利用情況。目前越南國內礦產資源需求和利用率比較低,通過對礦產資源供需形勢的分析和預測,針對具礦種的供需提出預警和預報機制,引導理性投資。
三是要加強基礎工作和理論研究。(1)礦產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研究礦產資源價值理論、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改變落后僵化的思維、與國際先進理論接軌,同時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快速發展而忽略社會經濟穩定,忽視對環境生態的保護。對經濟增長的評估除了注重礦產行業對 GDP的貢獻,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如國家礦產儲備危機、礦產活動對社會穩定性的影響、環境生態的破壞。(2)要摸清礦產資源的儲備情況,建立礦產資源統計分析數據庫,為礦產資源規劃、參與宏觀調控提供數據支撐。2013年底資源與環境部的報告指出,礦產地質基礎調查才完成計劃的 40%,所以還不能準確評估越南礦產資源。越南政府、資源與環境部等相關部門應盡快完成礦產地質基礎調查計劃,只有明確越南礦產資源情況,在真實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礦產戰略和礦產規劃。(3)礦產企業要把礦產資源活動和環境保護相結合,提高節約礦產資源、合理開采的意識。提高礦產企業的企業道德,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九: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對我國民航業發展的影響 及應對措施研究
一、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概述
?
(一)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產生背景
1.《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及《京都議定書》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原則、預防原則、促進可持續發展原則和開放經濟體系原則。其中,最重要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規定了各締約方均有義務采取行動保護全球氣候,但發達國家要負歷史責任和現實責任,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使溫室氣體排放回到1990年的排放水平,并且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而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其次是編制國家信息通報,制定并執行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國家計劃等??梢哉f,這是目前為止在國際環境領域中影響最大、涉及面最廣、意義最為深遠的國際性法律文件。同時,公約也奠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是最具權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國際框架,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是開展國際合作的基礎。
由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只是一般性的指導文件,沒有具體的減排目標,更沒有對溫室氣體的減排問題作出具體性規定,所以,公約本身沒有法律約束力。于是,公約締約方會議通過“柏林授權”開始了一系列談判,最終在 1997 年日本京都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帶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環保協議—《京都議定書》?!毒┒甲h定書》的核心內容是為附件一締約方(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明確規定了第一承諾減排的定量目標和時間表,即在2008-2012年期間,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 1990 年的排放水平減少 5.2%。而《京都議定書》允許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承擔8%的減排量。同時,《京都議定書》也引入了三個靈活的履約機制:“聯合履約(JI)”、“清潔發展機制(CDM)”、“排放貿易(ET)”,可以說這是《京都議定書》有效平衡各締約方利益和實現有效減排的一個創舉,既兼顧了發達國家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的需求,也考慮到了發展中國家缺乏資金和環保技術的現實。
(二)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主要內容與基本規則
1.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主要內容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是歐盟氣候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以總量控制交易為基礎,力求以最低的經濟成本實現減排,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參與國家最多的排放交易體系。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涵蓋了歐盟28個成員國以及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的主要能源消費和排放的企業。例如,煉油廠、煉鋼廠、水泥廠、玻璃廠、造紙廠、化工廠等 11000 個能源密集型的企業。然而,并不是所有這些企業都會被列入到排放交易體系中來,只有那些排放量是可以測量、報告、并準確認證的企業,并且要達到一定規模才可能成為減排的對象。到目前為止,該系統已經涵蓋了歐盟排放溫室氣體總量的45%。
歐盟碳排放貿易體系從時間上被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5-2007年),第二階段(2008-2012 年),第三階段(2013-2020 年),第四階段(2021-2028年)。第二階段的時間跨度正好與《京都議定書》首次承諾的時間保持一致?!毒┒甲h定書》要求,從 2008 年到 2012 年,歐盟二氧化碳等 6 種溫室氣體年平均排放量要比 1990 年的排放量低 8%,為了幫助其成員國履行減排承諾,獲取運用總量交易機制減排溫室氣體的經驗,歐盟制定了排放交易體系,并于2005年初試運行,2008年初開始正式運行。
2.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運行機制
(1)總量控制交易模式
同世界上其他的排放交易體系不同,歐盟所采用的是總量控制交易模式(cap and trade)??偭靠刂平灰资侵冈谝欢▍^域內,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允許排放量或逐年降低的前提下,內部各排放源之間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排放量,實現減少排放量、保護環境的目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覆蓋28個主權國家,考慮到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體制制度、產業結構等方面存在現實的差異性,所以,在排放量的確定上,為了有效平衡各成員國之間和歐盟的利益沖突,同時又能按照計劃完成減排目標,歐盟并不預先確定排放總量,而是由各成員國自己先決定排放量,只是各成員國提出的排放量要符合歐盟排放交易指令的標準,并需要通過歐盟委員會審批,然后匯總形成歐盟的排放總量。
二、歐盟將民航業納入排放交易體系的合法性分析
(一)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相關法案及指令
歐盟為了構建其氣候政策框架自 2003 年開始進行一系列以排放交易體系為核心的立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律文件。最具典型的是 2003年 10 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的 2003/87/EC 指令,首次通過立法建立歐盟范圍內的排放交易體系,全稱為“建立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許可貿易體系并修訂歐盟議會指令96/61/EC”,包括前言、正文33個條款和5個附件3大部分。隨后在 2004 年 10 月通過指令 2004/101/EC,在《指令 2003/87/EC》中加入了關于將《京都議定書》中的項目機制納入 EU ETS 體系中的內容。同年 12 月又通過了280/ 2004/EC及2216/2004/EC指令,主要內容是建立國家電子登記注冊系統以記錄和跟蹤 EUA 的簽發、持有、轉讓和注銷。2008 年 11 月,在歐盟內部的一片爭議聲中通過了指令2008/101/EC,該指令正式將民航業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規定從2012年1月1 日起,覆蓋所有進出歐盟和歐盟內部的航班,任何國家的航空公司的航班都將受到排放交易體系的管制。2009年4月,最后通過2009/29/EC指令進一步改進和延伸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包括制定第三階段配額上限和配額拍賣等。
在歐盟的眾多指令中,指令 2008/101/EC 的出臺遭到了來自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2011年8月,中國多家航空公司以及美國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泰國航空公司等20多家中外航空公司的代表在北京發表《共同聲明》,反對歐盟單方面將民航業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2012年2月,在莫斯科舉行的有關民航業碳排放問題的國際會議上,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在內全球29國政府發表聯合宣言,聯合抵制歐盟收取航空碳稅。同時,經過國務院授權,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國內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由此可見,指令 2008/101/EC 在國際航空領域是非常不受歡迎的,究其原因還要從它管制的內容上探究。
(二)將民航業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立法背景
盡管目前民航業的碳排放總量僅占全球碳排放的 2%(包括國內和國際航線),但增長速度卻很快。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2010 年的報告顯示,國際航空排放占全球航空排放的 62%,而且正以每年 3%-4%的速度增長。隨著民航業的迅速發展,民航業排放量在1990—2006年間增長了將近一倍,增長速度為全球各行業之首。其中來自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航班碳排放量增長迅速。歐盟提交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的報告顯示,其民航業的碳排放在 1990—2003 年期間增長了 73%,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 2012年將比1990年的排放量增加150%。1歐盟認為,國際民航組織領導的民航業減排議程并沒有取得明顯進展,歐盟應該首先采取行動。在此背景下,就產生了引起爭議的指令2008/101/EC。
另外有一點值得警惕的是,歐盟通過排放交易體系所建立的全球最大的碳匯市場不僅可以在歐盟范圍內進行碳配額的交易,而且可以與世界其他交易體系進行交易,例如,已經實施成功對接的挪威二氧化碳總量交易體系和正在談判中的澳大利亞排放交易體系。雖然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有益于全球碳匯市場的繁榮和發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盟爭奪未來環境貿易中領導地位的野心,歐盟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急于采取單邊行動推進其環境政策的進程,希望能夠按照歐盟的現有模式建立國際碳匯市場秩序,從而通過手中的“環保牌”影響國際貿易和國際環保事務都是不現實的。
三、爭端解決機制研究...............13
(一)協商談判.............13
(二)國際訴訟.............13
(三)訴諸 WTO爭端解決機構.............16
四、歐盟將民航業納入EU ETS 對我國民航業發展的影響............19
(一)我國民航業的發展現狀..........19
(二)將民航業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對我國民航業的不利影響.............19
五、新形勢下我國民航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應對措施...............22
(一)深化雙邊談判協商............22
(二)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談判...................23
五、新形勢下我國民航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應對措施
(一)深化雙邊談判協商
根據歐盟的監測,在 1990-2006 年間,民航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趨勢十分明顯。對于參與到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行業總排放下降了4%,而不受監管的民航業的排放卻增加了96%。盡管過去40年來民航業的能效提高顯著,但這仍然遠不足以彌補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排放增加。歐盟寄希望于將其排放交易體系發展成為全球排放交易體系的楷模,從而主導全球碳經濟的走向,這一點從歐盟強行推進其單邊主義行動上來看已經不言自明。歐盟在環保領域的積極作為,尤其要求發展中國家強制減排,特別是對于我國的要求完全沒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如果我國開始盲目的推行減排溫室氣體,將可能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從改革開放初期所確立的實現經濟和社會長期發展的目標將受到嚴峻挑戰。所以,為了避免貿易戰和國際訴訟的不確定性,有條件的接受歐盟的方案不失為明智之舉。盡管歐盟在單邊行動中的表示出態度強硬,但是也并非沒有談判的余地。
歐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進口第一大來源地區,而中國也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和進口主要來源國,雙邊年交易額超過 3 萬億人民幣。關系如此密切的雙方面對任何一次貿易爭端都應該謹小慎微,而任何一次報復和反報復都會使自己深受其害,有損于雙方經濟利益的單邊行動所產生的損失都是雙方難以承受的。
結論
本文通過對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規則的分析獲得了對指令2008/101/EC的概括性認識。并將其同現行的國際環境法、國際航空法、國際習慣法的相關規則比對研究,從而可以得出結論:歐盟一意孤行實行單邊主義行動的本質是要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歐盟已經運行成熟的排放交易體系,以便獲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領導權,通過對碳價格的制定,控制整個未來全球范圍內的排放交易市場。這從歐盟不僅將航空業納入其排放交易體系,而且正在制定指令將全球海運業也納入其排放體系中就可以得出結論。
我國民航業應該以此為啟示和警醒,對外聯合共同利益國家堅決抵制歐盟的相關碳排放交易指令,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堅決支持《京都議定書》授權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框架下的協商,爭取未來制定溫室氣體減排規則的話語權。對內加強和完善相關環境立法,建立國內碳排放交易體系,不斷積累實踐和理論經驗以應對日益緊迫的節能減排壓力。值得慶幸的是,歐盟暫停了碳減排交易指令的實施,這為建立我國特有的環保體系和環保標準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文僅限于對相關法條、指令、報告的字面分析和研究,缺少對數據的分析和比較,而數據恰恰是在爭端解決中說明問題的最有利證明,特別是在WTO規則下,舉證責任中數據的綜合運用會對案件的走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作者會在日后的學習中重視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將相關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用實踐的經驗促進理論的發展。
參考文獻(略)
論文寫作精選范文十:“80后”晚間休閑活動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1緒論
?
1.1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以后,由于社會財富的增加,中國的各大城市正逐步進入消費社會,社會鼓勵閑暇娛樂,發展龐大的娛樂業。對于大多數城市居民而言,白天要工作和處理相應的事物,只有在夜間具有充足的閑暇時間才能夠更好地放松自己。根據杭州市統計局發布年全市經濟運行數據,2013年,杭州人均GDP為94256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5220美元,杭州市人均GDP大致處于世界中上等國家和富裕國家的臨界水平。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社會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為杭州晚間休閑活動的日后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夜間消費在中國城市中日益盛行,晚間休閑活動對于城市居民是白天工作生活的補償性恢復活動。
實踐的迅速發展對科學研究提出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即晚間休閑活動的發展將如何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它是否能真正成為杭州居民白天工作生活的補償性恢復活動。而目前晚間休閑活動的研究成果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來作為科學的參考。
本研究之所以選擇杭州作為實例分析,第一是因為杭州具有良好的休閑文化氛圍,曾經獲得“中國最美的休閑城市;第二是杭州市休閑活動豐富并且文化底蘊深厚,無論是古老的“河坊街”,時尚的南宋御街,還是美麗的西湖,都是杭州夜間休閑活動開發的優勢。這樣的休閑氣質和生活方式對于研究晚間休閑活動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有實踐意義。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借鑒相關理論界定城市晚間休閑活動的概念,基于探討城市晚間休閑活動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性,并以社會支持作為調節變量,進一步研究兩者的關系,為日后城市將開發晚間休閑活動提供初步的科學依據。
1.2以80后為研究對象的價值
晚間休閑活動的興起源于城市夜經濟不斷擴展的背景下。夜經濟概念是由Hobbs提出的,用來描述大量酒吧和俱樂部隨著英國政府管理的開放,開始擴大經營時間到第二天早上。時間經營的改變和政府對酒許可法律的放松導致休閑行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經營者不斷增加,顧客的群體集中在年輕人。
近十年來大規模的調查也真實了該結果。2004年,在紐約夜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紐約夜生活協會(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調查夜經濟發展(第一次是在1998年),向全市居民發放問卷,樣本容量達1036份。結果顯示,調查發現50%參加晚間休閑活動的人集中在28歲以下。
在中國,根據胡華的調查,夜晚外出的人,從活動內容來看,以休閑娛樂為主要目的占多數,從年齡結構來看,年輕人是中國晚間休閑活動的主要客源(圖1.1)。而晚間休閑活動的最大特征具有消費行為,娛樂室、酒吧和舞廳等時尚的娛樂活動是城市晚間休閑活動獨有的特征,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來支撐。目前80后在中國都處于已經工作的狀態中,他們擁有可自由支配收入來滿足個人夜晚外出休閑娛樂的需求。因此,80后可自由支配收入為杭州晚間娛樂休閑活動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80后將成為將來城市夜間消費的主要群體。由此,以80后作為調查對象來研究晚間休閑活動更有利于提高本研究的實踐性和針對性。
2文獻綜述
2.1休閑活動概述
2.1.1休閑定義
為了能夠讓晚間休閑活動的概念界定更為清楚,本研究認為,首先需要對“休閑”概念的以往研究進行認識與梳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逐漸提高,人們開始認識到休閑活動對于生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休閑成為人們倍加關注的問題。關于休閑的定義,目前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釋和評價。
(1)時間定義
從時間結構來看,大部分學者都認為,休閑是指個人生活時間中生理必需時間(如睡眠、飲食等)和社會必需時間(如工作、通勤、家務等)之外的那一部分時間,即除去生理必需時間和生計中所必需的時間之外,可選擇的自由裁量時間都屬于“休閑“范圍內。魏小安又對休閑的時間定義進一步細分為大閑(帶薪休假)、中閑(黃金周)和小閑(周末)。
Kaplan認為自由時間里可分成四種不同的休閑狀態:富有者持有而自愿的閑暇、“失業者臨時而無奈的空閑、“雇員定期而自愿的休假和傷殘者長期的休養”及“老年人的自愿退休“,指出應該把休閑與科學的進步、人生階段、生活習慣等相互聯系。這些不同的“休閑時間”對于休閑者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只根據時間來定義休閑存在一定的限制,容易導致“偽休閑”狀態。因為時間分配更強調社會勞動與非勞動的時間狀況,屬于國家(地區)發展水平的范疇,并未取決于個人意志。
2.2晚間休閑活動研究評述
2.2.1晚間休閑活動的概念界定
(1)時間上的界定
按時間來劃分,晚間休閑活動的開始是在天黑了以后。但由于每個地方的地理位置不一樣,導致天黑的時刻可能存在區別。胡華把中國夜晚的時間界定為18:00-次日6:00之間,大約12個小時,在這12個小時里面,分為3個階段(詳細見表2.1)。
王利華按照路燈開啟和關閉時間來劃分白天和夜晚?;诤贾莸膶嶋H情況,通過筆者去餐飲店、KTV、酒吧調研的情況,本文將杭州餐飲黃金時間是晚上7點人們下班以后作為杭州晚間休閑活動的開始。在時間方面,晚間休閑活動強調的是夜晚時間,并且活動還可以延伸到次日早上。
3研究設計.......41
3.1模型構建........41
3.2相關變量設計.......42
3.2.1晚間休閑活動.......42
3.2.2主觀幸福感......44
4數據分析.......59
4.1描述性統計分析......59
4.1.1樣本描述........59
4.1.2數據描述......62
5研究結論與展望........101
5.1研究結論........101
5.1.1人口統計變量的影響.......101
5.1.2各影響因素的分析結果討論........101
4數據分析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4.1.1樣本描述
(1)樣本人口特征
從表4.1中可以看出,樣本性別與婚姻特征的分布較為合理,女性略高于男性,未婚高于已婚。
在教育程度方面,本研究的被試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本科學歷最多,占到44.6%,大專和碩士學歷分別占20.7%和21.3%。
在收入方面,樣本月收入以月收入2001-4000元和月收入4001-6000元為主,分別達到31.0%和35.7%,說明本樣本的80后大多數屬于剛開始工作的階段。
在職業方面,政府、事業單位員工(32.0%)、公司員工(37.5%)、學生(11%)和個體經營者(10.2%)為主要類別。
5研究結論與展望
5.1研究結論
5.1.1人口統計變量的影響
為了研究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居民與晚間休閑活動、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本研究使用獨立樣本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了探討,得出以下結論:
(1)性別:不同性別的調查者在娛樂休閑、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社交休閑、康樂休閑和社會支持上,有顯著的差異,女性普遍高于男性。從檢驗結果可以發現,在80后群體中,女性在社會中獲得的文持比男性多,女性更喜歡參加一些社會互動較多的活動,可以作為社交休閑和康樂休閑開發的目標群體,并且在社交休閑和康樂休閑的活動開發中,要著重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為高社會支持的女性提供一個健康的休閑場所。
(2)婚姻:不同的婚姻狀態對各變量沒有顯著性差異。
(3)教育水平:不同的教育水平對各變量沒有顯著性的影響。
(4)收入:不同收入水平在社交休閑、娛樂休閑、康樂休閑、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見表。但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80后分別與“2001-4000元”、“4001-6000元”、6001-8000元”和8001“元以上的80后存在顯著差異,2000元以下的人生活滿意度普遍較低。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