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匯率是兩種貨幣兌換時遵照的比率。國家間貿易往來、資本流動都受匯率水平的影響。對開放經濟體而言,國際經濟交往與國內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匯率水平對一國經濟的作用力不可謂不重。
人類歷史上曾歷經金本位時期由鑄幣平價決定的固定匯率制度;二戰后通過國際合作協議達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同樣釆用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起源于樸素的鑄幣平價思想,二戰后對固定匯率制的延續是考慮到其能夠消除匯率風險、促進國際貿易、利于戰后世界經濟恢復的特點。然而,固定匯率制并不完善,布雷頓森林體系經歷了初期的“美元荒”和后期的“美元災”,終于在20世紀70年代宣告退出歷史舞臺。此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釆取浮動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著外匯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浮動,造成匯率風險。從微觀角度看,進出口商在支付、接收貨款時都要經歷貨幣兌換的過程,匯率的波動使其對兌換的時機難以把握,影響進出口利潤;跨國資本借貸者難以確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以抵補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從宏觀層面看,本幣的值使得本國商品以外幣計價時變得更便宜,從而剌激本國出口,改善國際收支,國內總產出增加,收入水平上升,但同時可能因搶占其他國家的出口份額,帶來國際政治爭端;本幣的升值損害本國出口,但同時也使得境外消費變得更劃算,進口品更便宜,可能有利于本國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相比于商品市場,資本市場的規模更大,匯率的變動影響國際游資的走向,可能會對一國經濟造成沖擊。
我國在建國以來經歷了匯率制度逐漸放寬的演化過程。1994年之前,人民幣匯率完全官定,且與市場脫節,定價過高,導致了官價與市價,官市與黑市并存的現象。1994年我國外匯體制改革,建立了基于外匯市場供求、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動制度,同時出臺了強制結售匯制度。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2005年7月我國迎來第二次匯改,開始實行基于市場供求、盯住一籃子貨幣的管理浮動制度,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逐漸擴大。近年來,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人民幣的升值。人民幣匯率的逐漸市場化對匯率預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確預測人民幣匯率走向對于國際貿易行為、國際投資活動以及對個人的出國消費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判斷經濟走勢,制定宏觀經濟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
1.2研究的思路
在人民幣匯率預測這一領域,前人已有諸多研究。但是前人的研究多基于單變量模型,或者是探討匯率與宏觀經濟因素的線性關系。本文著眼于匯率與宏觀經濟因素之間存在互動與反饋這個事實,利用能夠揭示多變量間互動關系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基于多種匯率理論選擇了匯率、貨幣供應量、利率三個變量建立了模型。本文首先檢驗模型的平穩性,以確定模型平穩。
本文共包含五章內容。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介紹了本文研宄所處的背景,概括介紹了研究的思路與框架,指出本文的創新之處所在,并對前人在匯率預測領域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回顧。
第二章:模型的構建與分析。首先介紹VAR模型的一般原理,包括模型的理論形式,脈沖響應函數、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方差分解的概念與作用。然后本章對匯率決定理論進行了回顧,綜合各種理論選取了本文VAR模型的內生變量,并構建模型。
第三章:基于VAR模型的實證檢驗。
第四章: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帀匯率預測及評價。采用VAR模型對人民幣匯率樣本外數據進行預測,并依據Cheung和Chinn提出的方法對預測結果進行評價,最后將VAR模型的預測結果與ARIMA模型進行比對。
第五章:總結。
第2章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2.1VAR模型的一般原理
VAR,即向量自回歸,是類似聯立方程的一種模型。與聯立方程不同的是,VAR中不存在外生變量,模型中的所有變量都由自身的滯后項和其他內生變量的滯后項以及隨機誤差來解釋。
以兩變量VAR模型為例。模型中只含有兩個變量,變量X和變量Y,兩個變量都是內生變量,模型中不含有外生變量。變量X由X的滯后值和Y的滯后值解釋,變量Y也由Y的滯后值和Y的滯后值解釋。
假設每個變量都由X和Y滯后P期的值來解釋,那么VAR模型如下。

VAR模型類似聯立方程,將多個變量包含在一個統一的模型中,共同利用多個變量的信息,比起僅使用單一時間序列的ARIMA模型,其涵蓋的信息更豐富,能更好地模擬現實經濟體,因而用于預測時能夠提供更加貼近現實的預測值。同時,VAR模型雖然不嚴格基于經濟理論,但模型內生變量的選擇是基于經濟理論的,—定程度上彌補了ARIMA模型的乏理論性。
VAR模型可用于檢測某些變量的滯后項是否對其他變量的當期值有影響,這種方法被稱為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這里所指的并非是邏輯上的因果關系,而是指先發生的事件有助于解釋后發生的事件。
2.2基于VAR的人民幣匯率預測模型
2.2.1匯率決定理論回顧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
兩種貨幣交換時的比率就是匯率。國際經濟往來帶來貨幣互換的需求。在金本位時期,金幣作為貨幣符號的價值與其按含金量計算的實際價值相符,國內價值與國外價值一致,兩種金幣之間的匯率由其含金量之比決定??紤]到金幣的運輸等費用,這一時期外貿結算中的匯率總是以黃金輸送點為界,圍繞鋳幣平價上下波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黃金的跨國流動受限,再加上各國普遍增發貨幣為戰爭籌資等因素,金本位制告停,各國匯率開始浮動。既然匯率不再由貨幣含金量之比決定,那又是如何決定的呢?192年,瑞典經濟學家古斯塔夫卡塞爾提出了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匯率由兩國的相對物價水平決定。這一理論意味著一種貨幣在本國可以買到一籃子商品,那么當兌換成外幣時,在外國也能買到同樣的商品籃子。其絕對形式為:

第3章VAR模型的實證檢驗............12
3.1數據的選取..............12
3.2實證分析............12
第4章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帀匯率預測及評價.........20
4.1VAR模型對匯率的預測.......20
第5章總結...............23
第4章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幣匯率預測及評價
4.1VAR模型對匯率的預測
用本文建立的VAR模型對樣本外2014年1月-12月的人民幣匯率進行預測,結果如圖4-1。

圖4-1中有菱形標記的折線是匯率的實際位,有方塊標記的是基于VAR模型得到的靜態預測值,而有三免標記的是基于VAR模型得到的動態預測值。靜態預測結果與匯率實際值擬合得很好,如實地反映了匯率的上下波動。而動態預測誤差較大,只能根據過去值大體推測出匯率的整體走勢,不能如實反映匯率的短期波動。
第5章總結
5.1主要結論
本文意在建立VAR模型以預測人民幣匯率,并利用VAR模型揭示變量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路徑。本文結論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用VAR模型預測人民幣匯率是有效的;二是揭示了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之間相互影響的動態路徑。
5.1.1VAR模型在匯率預測中的有效性
目前,在人民幣匯率預測領域,單變量預測方法,如ARIMA、GARCH小波分析等盛行。其原理為使用過去的匯率信息預測未來的匯率走勢。但是,單變量預測方法缺乏經濟理論支撐,是一種純數據挖掘技術。在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基本呈單調升值態勢。在這種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單變量預測方法效果較好。但是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的逐漸擴大,單邊升值的趨勢難以為繼,雙向波動將成主流。單變量預測方法顯然不再適合。從匯率決定理論出發,將匯率與宏觀經濟因素聯系起來,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匯率走向。
本文建立了關于匯率、M2和利率的穩定的VAR模型,并將其用于匯率的樣本外預測。結果表明,模型對匯率的預測與真實匯率數據同為一階單整,而且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這一預測結果是可以接受的。本文還建立了匯率的ARIMA模型,將兩個模型的預測結果相對比,發現VAR模型的匯率預測精度目前與ARIMA模型持平。但是面對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擴大、雙向波動成為常態的新形勢,單變量匯率預測方法將難以預測匯率的雙向變動,能夠反映多種宏觀經濟因素聯動性的VAR模型將顯著優于ARIMA等單變量匯率預測模型。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