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21 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休閑養生、精神生活愈發關注,全球旅游市場迅速擴大,這是大背景、大趨勢。我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社會面貌、經濟建設及消費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轉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豐富的物質生活使得人們追求幸福的欲望大增,對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期許。旅游這一集開闊眼界、舒展身心、提升幸福感和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活動成為了國民寵兒。時代在改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可以一成不變的存在下去,旅游行業亦是如此,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旅游行業從起步至今,已經歷了幾次大的轉型升級。第一階段:觀光旅游。這一時期,游客旅游動機層次不高,經濟能力有限,旅游質量要求不高。旅游產品多以自然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古跡為主,游客輾轉多個分散景點之間,多數時間都在交通工具上度過,到了景點后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就匆匆趕往下一景點,整個旅途非常辛勞,“上車開始睡覺,下車慌忙拍照”形象地對觀光階段的旅游情景作出了概括。第二階段:度假旅游。隨著生產力發展,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游客對旅游提出了進一步要求,不僅要舒適的旅游狀態,更加關注旅游的文化內涵,真正意義上關注到了精神享受。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游客更加注重旅游模式的互動性、旅游產品的參與性,同時對旅游的文化內涵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2008 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我國旅游業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根本在于推動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工作進程。轉型升級是永葆旅游業穩步、活力開展的法寶。江西旅游產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旅游強省工作已被政府提上日程,江西省政府將旅游業作為重點產業打造。隨著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2013 年,江西省頒布《關于推進旅游強省建設的意見》,強化了旅游產業作為江西實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目標的重要地位。次年江西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召開,省委書記強衛認為旅游產業是江西不可忽視的特色、顯而易見的優勢、形象鮮明的亮點,另外它也是江西綠色崛起的關鍵品牌、廣闊窗口、響亮名片。旅游強省拉開了江西旅游大發展、大轉型、大提升的序幕。
...............
1.2 研究內容及研究目標
1.2.1 研究內容
本文根據研究課題、涉及領域及產業,合理部署,共分為 6 個章節:第一部分為緒論。從選題背景、研究意義、研究目標與方法、技術線路等方面介紹本文的研究大環境及想要實現的最終目的,同時對論文可能創新之處予以說明。歸類資源整合及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概念基礎,搭建論文理論架構。第二部分為文獻綜述。對國內外學者專家的已有研究成果歸納總結,對論文寫作做到有理有據,在對文獻的研究中探尋創新點。第三部分為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和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間的關系。兩者存在共性,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前者既是后者體現形式亦是具體方法,后者為前者的保護路徑。本章節從三方面深入探究兩者關系,為論文寫作理清思路。第四部分剖析現階段江西旅游產業發展狀況。分析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制約因素。對江西紅、綠、古三色旅游資源及文化資源全面梳理,探尋兩者結合點,為后續探索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道路打下基礎。第五部分從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的角度出發,結合江西本土實情,提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對政府部門、企業領域、市場角度三個不同主體提出對應建議。第六部分結論與展望。對本文加以總結,同時指出研究不足之處。展望表達了筆者對江西旅游產業發展前景予以的殷切期待。
.............
第 2 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學者對于旅游資源及文化資源整合的直接研究并不是很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化旅游的開發,二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方面。國外有關民俗文化旅游及歷史遺產文化旅游開發較早,有著完善的理論依據,對我國旅游產業通過整合旅游與文化資源實現轉型升級目標有理論借鑒意義。Smith(1977)相對狹義地將文化旅游總結是民俗文化等與旅游活動相關的產品,認為文化旅游是消失的生活、學習、娛樂等活動方式的“記憶圖景”,是過去生活方式的歷史殘余,它們可以通過具體的載體變現出來,比如破舊的房屋、樣式傳統的服裝、餐飲器具、石頭堆砌的院墻等,是傳統方式下的產物而非機器制造的標準品[1]。Reisinger (1994)認為文化旅游依附于傳統的文化,它是對體驗不同文化有興趣的游客的一種旅游行為,文化旅游除了包括參觀歷史遺跡,還包含體驗藝術、習俗、宗教信仰等文化事物[2]。Jamieson(1994)則對文化旅游有了進一步的補充,除了包含手工藝品、宗教信仰、習俗等,還包括節慶活動、語言、教育等,涵蓋的范圍更廣[3]。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旅游的概念一直存在爭議,對文化旅游的解釋也是不盡相同,一時難以統一??偨Y歸納專家學者關于文化旅游的概念之爭不難發現,根本在于文化旅游資源。作為占重要地位的旅游吸引物,文化旅游資源涵蓋了人類開創的一切文化的總和,正是由于旅游與文化的天然耦合性,才使得文化旅游得以誕生、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快速推進,讓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成為可能。
.........
2.2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關于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的研究起步較晚,這是我國旅游產業起步晚等客觀現實決定的。但我國是旅游資源大國,歷史文化悠久,具有后發優勢,形成了高起點、高標準的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格局。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璀璨輝煌,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出于傳承、保護、宣傳等原因,很多已經開發為旅游產品,發展文化旅游,這在一定層面上促進了旅游與文化資源的整合。張飛(2007)認為在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過程中,除了結合兩者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開發出地域性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還要考慮與旅游目的地區域內和可影響周邊區域內的交通通達性、居民素質、區位優勢、相關政策等多方面問題,遵循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律,運用現代測量工具,定量整合旅游與文化資源,科學布局旅游基礎設施及打造旅游業態[15]。楊培玉(2004)認為整合旅游與文化資源是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通過重新組合或合理拆分相關資源,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影響力的旅游綜合體,舊瓶裝新酒。旅游與文化的整合一定要依托在目的地的實際基礎上,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才能引起旅游者的求異興趣、好奇心。在空間中合理布局,在整體上注重旅游與文化資源的差異化分區,避免區域內資源的同質化現象,打造一個經濟效益更高、更具市場前景的旅游新產品[16]。文化資源本身也是一種旅游資源,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差異化是旅游者進行文化體驗的重要推動力。旅游與文化資源有著融合的先天基礎,是兩者整合發展的重要動力。王國榮(1999)提到景區的景點與旅游節目表演是一種文化體現,“感官體驗”只是淺層次的滿足,這些載體所體現出的文化內涵才是吸引旅游者的本質,是滿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關鍵節點[17]。蒙吉軍和崔鳳軍(2001)認為旅游與文化資源的整合后的旅游項目具備教育功能,比如紅色文化旅游、非物質文化旅游、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者在游玩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歷史知識、先進精神等[18]。吳芙蓉和丁敏(2003)認為旅游資源整合本身就是集文化、經濟等多領域合作的一項綜合工程[19]。從旅游企業及開發者的角度出發,旅游與文化資源的整合是一種戰略思維。在當今文化多元的大環境下,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數量巨大的受眾,他們都是潛在的客源市場,整合旅游與文化資源,將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資源中去,可以精確找到客源市場,提高旅游經濟效益,推動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郭麗華(1999)認為旅游企業為提高產品競爭力整合旅游與文化資源。為提高旅游者認同感,旅游開發商挖掘旅游產品中的文化內涵,吸引潛在客源。歷史古建景點介紹其時代背景、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自然名山大川,從古人的詩詞歌賦中發掘其在文學中的創造價值[20]。李順(2004)認為旅游經營者憑借歷史遺跡等其他人文載體輸出文化吸引游客[21]。從旅游者視角定位旅游與文化資源的整合,其認為這也并非普通的旅游行為,旅游者的關注重點不僅僅在于旅游產品,落腳點在于文化內涵。丁麗英(2002)從旅游者視角出發,分析其出行動機,認為旅游者選擇去文化內涵深厚的地區游玩,是出于一種生活態度、體驗不同文化之美的內心需求,而非是簡單的觀光式旅游[22]。
..........
第 3 章 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及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11
3.1 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是旅游與文化資源的保護路徑.....11
3.2 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是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層表現.......11
3.3 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是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11
第 4 章 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現狀......13
4.1 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13
4.2 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制約因素.............16
4.3 江西旅游資源.....19
4.3.1 紅色旅游資源.... 19
4.3.2 綠色旅游資源.... 21
4.3.3 古色旅游資源.... 21
4.4 江西文化資源............22
第 5 章 基于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的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索......25
5.1 政府層面.............25
5.2 企業層面.............27
5.3 市場層面.............28
第 5 章 基于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的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索
5.1 政府層面
5.1.1 建立長效協調機制,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政府應在推進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中起到引導作用,一方面要全力執行各項旅游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旅游與文化整合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50]。在財政支持、稅收政策、土地流轉、投融資、準入門檻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江西旅游與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部分極具旅游價值的古村落及古建筑群由于年代久遠,損害嚴重,亟待修繕,儺戲儺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面臨著失傳的困擾等,政府無力全面解決,必須吸引社會資金的進入,支持旅游企業多渠道融資,引導旅游智庫、優勢技術、資本向旅游產業方向聚集。另一方面針對江西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發展政府并未進行立法規范,良好的政策、法律氛圍對兩大資源整合有著重要推進作用,制定推進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發展的法律法規,在指導思想、規范準則、發展布局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出臺政策,統一部署,對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運作壯大保駕護航。良禽擇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事。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擁有量大質優的旅游資源與悠久的文化資源,但資源整合開發力度遠遠不夠。在旅游產業開發前期,江西并未適應由市場經濟主導的旅游資源與文化資源整合開發模式,特別是涉及到紅色旅游層面,主要是政府部門出面協調,缺乏市場化運作的靈活性。江西應進行機制創新,增加旅游與文化資源整合的資金投入,但資源整合資金全部由政府負擔不切實際,一方面是投入資金過于龐大,政府層面負擔不起,另一方面在當今市場經濟背景下如此做法顯然有悖于市場發展規律。政府應搭建旅游投資平臺,深化旅游投融資體質改革,打造政府主導化、市場運作化、社會參與化模式助推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 模式創新機制,做強投融資平臺,讓社會資本參與到公共設施建設中來,強化政府投融資實力。政府應適當放開制約條件,使得旅游目的地居民能以土地、房屋等多種資源入股,在道路建設、水電鋪設等旅游基礎設施完善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促進旅游與文化資源產權多元化、經營職業化,遵循“投資者開發,經營者收益”原則,推動江西旅游產業向市場化、經濟化方向發展,實現轉型升級。


........
結論
旅游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員,以其低污染、可持續等優勢逐漸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關注。我國旅游產業雖然起步晚,但國家層面重視,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起點高發展快。“十三五”規劃對旅游產業發展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再次顯示了旅游產業的重要性。江西自然生態條件得天獨厚,森林覆蓋率 63.1%,居全國第二,空氣質量優良,水質條件極佳,具備了發展旅游產業完美的自然基底。江西是全國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在這塊神奇的紅壤上,無數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誕生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孕育了耳熟能詳的中國革命搖籃、共和國搖籃、人民軍隊搖籃、工人運動搖籃“四大紅色搖籃”,分別為井岡山、瑞金、南昌、安源。長征第一山:云石山、方志敏烈士犧牲地:上饒懷玉山、毛主席親自持槍參加戰斗的大柏地遺址等等彰顯了江西紅色文化的厚重。震驚中外的?;韬钅拱l掘成為了江西振興古色旅游的一個引爆點。紅、綠、古三色旅游與文化資源數量豐富、品級高,為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開展提供了可行性。2013 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全面重視旅游產業,將旅游產業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推行旅游強省戰略建設,如何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趕超旅游發達省份已成為江西旅游產業發展考慮的重中之重。旅游與文化有著天然的耦合性,整合旅游與文化資源作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是符合江西旅游產業發展狀況的正確舉措。筆者在認真分析江西旅游與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從政府、旅游企業、旅游市場三方面入手,結合景區規劃、機制創新、市場營銷、產品開發、人才引進等內容,提出了江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設路徑。江西政府部門應該從政策扶持、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區域旅游合作、引進旅游專業人才等方面進行發力。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有政府進行引導,市場發展是逐利的、無序的,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必須加以宏觀調控。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必然會帶來陣痛,引導市場放眼長遠利益需要政府予以鼓勵與政策扶持。對旅游與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需要社會資本的進入,將閑散資金匯攏,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消除行政壁壘、促進區域旅游合作才能將旅游產業做出大格局,旅游與文化資源具有完整性、統一性,但在行政區域劃分中可能將一座山、一條河分而治之,不但影響了旅游資源的整體觀賞性,而且區域間的不良競爭也會導致同質化、重復建設等資源浪費現象。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的復雜工程,必須由專業旅游管理人才進行執行,江西省應加強旅游管理人才的引進及培養,助推旅游強省建設。
..........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