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根據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為基本文獻綜述和高級文獻綜述兩種?;疚墨I綜述是對有關研究課題的現有知識進行總結和評價,以陳述現有知識的狀況;高級文獻綜述則是在選擇研究興趣和主題之后,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確立研究論題,再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從而建立一個研究項目。(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碩博網為大家推薦一篇文獻綜述,供大家參考。
第1章 緒 論
1.1課題背景和意義
隨著物質文明的快速發展,全社會開始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在慢性病、腫瘤、傳染病等疾病高發的當前社會環境下,健康一度成為了個體自身的最大財富和核心競爭力,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政府部門制訂和實施醫療體制改革方案,醫療機構持續提升醫療水平,全社會都在為人類自身的健康而努力。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人類對自身健康的日趨重視,“健康管理”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于疾病預防和治療,以及健康干預的代名詞。健康服務的模式正在經歷從過去的“先得病后治療為主、健康體檢為輔”的模式逐步轉變為“疾病早篩和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保健養生”的模式,傳統的被動式的“醫院看病”業務流程已經轉變為新的主動式的“健康服務”業務流程,隨之而來的是醫療服務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資源分配的重組、優化、整合和創新。健康管理是在健康保健、科學醫療的基礎上運用信息和醫療技術,建立一套個性化且完善的服務程序,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過程[1]。為此催生了健康服務信息平臺這一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技術和醫療健康業務整合的服務信息化平臺。2014 年杭州市提出了“智慧醫療”工程,研發建設杭州市健康服務信息平臺。平臺面向居民,提供自我健康管理的服務應用。平臺面向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支撐居民健康記錄和檢查報告跨機構、跨區域共享,實現智能提醒、輔助診斷的醫療服務應用。平臺面向政府管理部門,支撐政府監督管理、應急處置和輔助決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市民享受醫療健康服務的連續性、便捷性,創新市民健康狀況自查評估和自我健康管理模式,讓市民享受到便捷、高效、廉價、精準的終身健康管理服務,改善市民就醫體驗,提高市民整體健康水平。
............
1.2國內外現狀
通過健康服務信息化實現跨機構間醫療系統互聯互通、患者健康信息共享調閱,是繼醫院信息化之后,各國健康信息化發展重點,具體包括美國 HITECH 法案及有效使用電子健康檔案(MU of EHR)計劃[2]、加拿大 Infoway 計劃、英國國家健康 IT 項目(NP-fIT)等,其目的旨在通過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來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減少疾病治療費用負擔。美國的 HITECH 法案及有效使用 EHR 計劃,加拿大的 Infoway計劃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美國健康信息化起步于 20 世紀 90 年代,稱為社區健康信息網(CHIN)項目。接著 2004提出 10 年計劃,即在十年之內為所有的美國公民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以方便居民和提高醫療效率[3],同時在全國的四大醫療信息化試驗區開發衛生服務信息架構原型,并研究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業務協同。2009 年提出 HITECH 法案及有效使用 EHR 計劃,預計將在 2015 年前投資 190 億美元來促進有效使用 EHR,以減少或避免醫療錯誤,提高醫療質量和健康服務能力[2]。2000 年 9 月,加拿大成立了旨在推動國家級和區域級衛生信息網建設的 Infoway 機構[4]。2002 年,澳大利亞提出要建設一套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MediConnect,計劃用十年時間完成建設,專家預測,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投入后每年可節省醫療費用支出超過 50 億澳元,其中因避免藥物不良事件所節約的費用預計可達到 25 億澳元[5]。2009 年 3 月底,Infoway公布了整個項目進展和預算執行情況,原計劃 2009 年實現 50%的人口實現可交互的電子健康記錄的目標尚未達到,只有 17%的人口可進行 EHR 的共享交換[6]。1998 年,英國提出了“衛生信息化建設策略”,開始全國電子健康檔案建設。2002 年,啟動以促進全國范圍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現代化為目標的國家醫療 IT(National Programfor IT,NPfIT)項目[7],2004 年,英國政府為了搭建全國性的衛生信息網與多家跨國衛生信息化公司簽訂了總額超過 71 億歐元的合約[6][8]。2005 年 12 月,由塞內公司開發,在納菲爾德骨科醫院的 NHS 基金會由日本富士通公司負責實施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成為英國南部第一個可持續的電子健康記錄[8]。2007 年,全科醫師診所信息化項目啟動[2]。2010 年伯明翰布里格姆婦女醫院成功運用了區域婦幼保健系統 1.9 版[6]。
........
第2章 相關理論和關鍵技術
2.1相關理論
國家衛生信息框架及其標準化工程提出了國家標準模式和框架,應用于衛生信息領域,設計了國家衛生信息標準基礎框架[11]。健康服務信息平臺實現過程中必須遵循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的標準規范。作為醫療健康行業的信息化,首先面臨的是衛生信息數據標準,包括衛生信息數據元及值域代碼、衛生信息數據集等,本文在此依據國家衛生部門發布的標準規范進行梳理和概要介紹。數據元(Data element)又稱數據類型,通過定義、標識、表示以及允許值等一系列屬性描述的數據單元,在特定的語義環境中被認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數據單元[12]。衛生信息數據元是衛生這一特定領域的數據元[13],它遵循通用數據元的概念和結構,但具有自身的特點。國家衛生部門先后發布了《衛生信息數據元標準化規則(WS/T 303-2009)》、《衛生信息數據元目錄(WS363-2011)》等標準文件。
...........
2.2 相關技術
XML(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是一種可擴展標記語言,用來標記數據和數據類型,允許用戶自定義組成結構的源語言,可以自由定義數據結構、描述術語以及結構關系,用于應用程序之間進行數據傳輸。隨著Internet的出現,早期出現了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HTML用來描述文檔結構的每個部分如何表示,如字體、大小、顏色等,其優點是通俗易懂,并且兼容多種瀏覽器,隨著WEB應用的不斷發展,HTML已經不能滿足技術需要,HTML限制了數據的表示格式,無法從HTML文檔中提取數據信息[15],不能滿足自定義描述數據的要求。由此出現了表達能力更強XML語言。一個 XML 文檔由文檔類型定義(DTD)和數據內容兩部分組成,在 DTD 中自定義元素集合,以及每個元素的屬性和類型。每個系統可以定義 DTD 表示統一的數據格式。通過相同的 DTD,不同來源的數據可以互相轉換等。在健康服務信息平臺實現過程中,平臺和醫療機構之間、機構和機構之間異構系統的大量非標準化數據的標準化處理和傳輸,就可以利用 XML 技術特性解決。
..........
第 3 章 健康服務信息平臺需求分析............ 11
3.1 用戶對象及需求分析...........11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14
3.2.1 數據標準管理需求...... 15
3.2.2 信息資源中心需求...... 16
3.2.3 平臺業務應用需求...... 21
3.3 標準化需求分析....... 22
3.4 本章小結........ 23
第 4 章 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總體設計與架構...........24
4.1 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總體架構設計............ 24
4.2 健康服務信息平臺信息資源中心設計.... 28
4.3 本章小結........ 36
第 5 章 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相關功能設計與實現..........37
5.1 居民健康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7
5.2 數據采集的設計與實現...... 63
5.3 本章小結........ 75
第5章 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相關功能設計與實現
本章以平臺應用之一面向居民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闡述了居民健康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組成和數據庫設計,以及詳細介紹了技術實現。接著,介紹了數據采集技術的實現,闡述平臺和醫療機構之間數據交換所需要的醫院信息交換接口設計和技術實現,以及業務交換標準。
5.1居民健康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居民健康管理應用是居民開展健康自查、健康自我管理和醫患互動的主要系統,主要包含健康查詢、健康互動、用戶管理、運維管理等模塊。健康查詢模塊主要實現居民以及家屬健康信息的查詢,包括居民信息、家庭成員信息、電子病歷和各類健康檔案。健康互動模塊實現居民自助式健康信息錄入和健康狀況評測、醫患互動和健康知識宣教。用戶管理模塊實現用戶注冊、訪問授權、關聯患者以及就診卡登記綁定功能。運維管理模塊提供整個健康管理應用系統正常運行所需要的維護管理功能,包括黑名單用戶管理、注冊用戶數、用戶人群分析、醫院預約掛號業務量分析等。居民登錄居民健康管理系統可查看個人健康檔案相關信息和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包括居民首頁、就診地圖、個人基本信息、就診感言、用藥情況、醫學影像查閱、實驗室檢驗、體檢報告、預防接種、兒童保健、糖尿病檔案、高血壓檔案信息。實現居民健康狀況自我評估,加強居民個人自我保健意識。


.........
結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和人類對健康的重視,醫療服務正在經歷從“疾病治療”模式向“健康管理”模式轉變,傳統的醫療信息化和公共衛生信息化不能滿足“健康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實現一個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結合課題背景杭州市健康城市項目,本文研究和論述了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實現過程,做了如下幾點工作:
1)本文首先綜述了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研究背景和國內外現狀,介紹了杭州市課題背景,基于課題背景項目詳細介紹了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具體需求。
2)以需求為切入點,引出總體設計和技術設計,并對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統開展了詳細需求分析、功能模塊設計和技術實現,居民健康管理系統目前在杭州市上線運行情況良好,已經成為杭州市民不可缺少的自我健康管理的應用軟件。
3)研究并實現了健康服務信息平臺對醫院信息系統的數據采集接口和數據采集流程管理功能,設計了接入前置機的管理功能和配置要求。并研究了基于 XML 的數據傳輸標準的定義和表述。目前杭州市全市所有市級醫院已經利用這項技術實現了將患者數據上傳到杭州市健康服務信息平臺的功能。
4)對系統開展了性能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目前本課題所闡述的健康服務信息平臺已在杭州市上線運行,取得了既定的信息化效果,獲得了政府、媒體和當地市民的好評。
..........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