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人都要面臨文獻綜述的寫作,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后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其中的國外研究領域是文獻綜述的部分內容,很多初次寫作的人對該部分內容撰寫并不熟悉,不知道具體怎么寫,下面筆者就來說說文獻綜述中的國外研究領域怎么寫,供大家參考借鑒。
什么是國內外研究領域(聯系與區別)
聯系:都是在收集大量某方面的情報資料并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而寫成的,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了解某方面概貌、問題所在和前瞻性展望,寫作方式基本相同。
區別:文獻綜述是獨立的專題學術論文;研究領域是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位于論文開頭。
為什么要寫國內領域
通過寫國內外研究領域,可以考察學生是不是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是學生了解相關領域理論研究前沿,從而開拓思路,在他們成果的基礎上開展更深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文獻的閱讀和對既有研究的了解是任何一項研究活動的起點。反映出作者對研究項目的看法,為描述問題和確定目標提供支持,并未隨后的概念思考和方法選擇定下基調;閱讀文獻時需要做批判性思考,以便對既有研究成果的價值做出判斷,通過這一過程將所讀文獻中的思想轉變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怎樣寫國內外研究領域
在寫之前,同學們要先把收集和閱讀過的與所寫課題有關的專注和論文中的主要觀點歸類整理,并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寫領域是,對這些主要觀點驚醒概要闡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發表觀點的年份;分別國內外研究領域評述研究的不足之處,既有哪方面沒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還有那些理論問題沒有解決,或者在研究方法上還有什么缺陷,需要進一步研究。
寫國內外研究領域應注意的問題
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不要寫的太少;避免在研究領域中出現過長的引文;一般沒有必要列出論文中的圖表,只有當不使用這些圖表就無法解釋時才可以考慮引用;不應將沒有真正理解的研究列入其中;注意不要把研究領域寫成事物本身發展領域
怎么找某一領域的國外文獻綜述
1.找一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review)。 這一步很關鍵,要找一篇有影響的(我主要是看引用次數的高低)綜述有時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請教你的師兄師姐。我是直接在SpingerLink中找到一篇外文的綜述,引用次數高達120。這里要說明下,引用次數可以用google查,也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但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使用后者。根據使用經驗,前者查到的引用次數常常不準確。
2.精讀此文獻綜述。 這一步主要是了解研究領域的框架,熟悉各個問題的關鍵詞和述語,并進行總結歸類。
3.根據綜述的作者、所引用的文獻以及被引用的情況進行展開搜索。寫此文獻的作者一般都是此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所以他的文獻一般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梢灾苯铀阉鞔俗髡叩南嚓P文獻,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 查找引用此綜述的文章(我一般在web of science中查,用google也可以),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這一步找到的文章往往都比較新,能夠代表最新的研究動態。查找綜述引用的文獻(同樣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在展開的過程中,查文獻作者、文獻的引用和被引用情況是交織在一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獻都需要這樣查,這主要是針對那些引用次數高的文獻,因為如果每篇文獻都這樣查,那工作量將會很大,也沒有這個必要。
4.在讀文獻的過程中,要精讀和泛讀相給合,同時作筆記是必要的.我建議大家邊看一篇文獻時,邊打開word文檔,邊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復制過去,標上文獻的標題和作者等相關信息,把每一類文獻歸為一組。 方法操作簡單,將來要查詢和反復的時候會有很大幫助,尤其在寫文章時,相關文獻及其亮點都一目了然。這個方法積累久了,對提升寫作和閱讀都有很大幫助,除了這樣,我還有時把一些很經典的段落或都語句翻譯成中文,專門整理在一個本本上,這樣不但在以后寫文章時直接拿出來看,省事省時間,還能錘煉英漢互譯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時的口語表達。
文獻綜述的撰寫要求
(一) 選文獻的 “三最” 原則
在撰寫文獻綜述時, 收集和選用文獻是前提。根據筆者的經驗, 總結出選用文獻時候的 “三最”原則, 即 “最權威、最經典和最新的” 原則。“最權威” 是指當下某個研究領域內最有影響力和最知名的國內外學者、 專家和教授的著作、 論文、會議論文等各類文獻資料, 主要是學術論文;“最經典” 是指在中外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 那些經歷了歷史和社會的檢驗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書籍; “最新的” 是指近幾年來 (一般默認為 5年) 發表的各種文章,而 “最新的” 資訊主要體現在報紙上, 因為報紙信息更換速度和信息承載量都比較大,每日都在更新。下面以撰寫 “高等教育學” 專業等方面的文獻綜述為例, “最經典” 的文獻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的 12 本漢譯世界高等教育學名著叢書, 比說約翰·S·布魯貝克的 《高等教育哲學》。 諸如此類的名著就是經歷過歷史和世人的考驗的學術專著, 那么他們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知識價值就比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寫文獻綜述中, 連這種非常重要的文獻你都沒有收集到, 那么, 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論支撐, 其研究結果就可以預想而知了。 “最權威” 的論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 和 《教育研究》 上發表的學術論文,他們代表著這個領域研究發展的現狀和最前沿的學術動態。 “最新的” 的文獻就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在線、 教育報、 教師報等報紙上傳遞的教育類的知識或報道。 恪守這“三最” 原則, 就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最珍貴和最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 讀文獻的忠實原則
在選擇好文獻之后, 就是讀文獻。 文獻既是研究的材料, 也是評論的對象。 閱讀文獻時, 可以采取 “史-著-論” 的順序展開閱讀, 才能更接近于對原的理解, 才能分清誰是作者的觀點,誰是前人的觀點, 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 哪些是議論性的文字。特別一提, 有研究者提倡 “史論著” 的閱讀法, 我在此講三者的順序略微做了一下調整,我提倡采取 “史-著-論” 的順序展開閱讀。 理由如下: “著” 和 “論” 的存在顯著差異。著作類原創性更強, 知識覆蓋面更廣,邏輯關聯性更強, 而論文類知識涵蓋量有限, 更多作品只是對著作類的解讀或釋義, 算是比較二次性的作品。 它研究的基礎已經是建立在別人的文獻基礎之上, 而著作類,特別是學術專著, 更對地體現出作者的原創, 它更多依賴于長期的教育生活實踐, 它的研究成果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和作用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研究過程中, 某些研究者為了多快好省地發表論文,在對文獻資料收集不全地情況下或者對文獻資料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義的情況下就開始寫作, 這就違背了對研究中的客觀性和實事求是的原則。 忠實于原文原觀點。 尤其是一些外文資料。要做到忠實原則并不容易。 某些主題或學科專業類的文獻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獲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資料。 造成這種研究的原因有: 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 二是文獻資料的珍貴程度; 三學科專業的特性。 由于上述原因, 所以來執行和落實忠實性原則時就會大大折扣。
(三) 寫作時的綜述結合原則
由于在實際的研究中, 存在重 “綜” 輕 “述”或重 “述” 輕 “綜” 的認識誤區, 所以, 使用文獻時要 “綜” “述” 結合。 文獻綜述應有述有評.對所引述文獻應做提煉、分析, 盡量避免對所引述文獻只做一般性簡介。[3]在廣泛收集閱讀文獻的基礎上, 對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的評述,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據。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統化地回顧現有的研究文獻, 找適合研究的問題或可預測的假設, 卻宣稱某種研究缺乏文獻,從而自認他們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4]這樣有選擇性的綜述文獻就帶有明顯的主觀偏見。
文獻綜述的寫作,是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概括,也是對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分析和預測。其中國外研究領域撰寫的目的無外乎有兩個, 一是理論的完善, 二是為實踐提供指南。筆者以上分享了文獻綜述中的國外研究領域寫作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看完能夠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