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模板2000字「管理論文」

                  論文價格:免費 論文用途: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編輯:碩博論文網 點擊次數:
                  論文字數:2489 論文編號:sb2021103118191839349 日期:2021-11-19 來源:碩博論文網
                  文獻綜述模板在哪里找的到?文獻綜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體和參考文獻,本文是一篇護理論文的文獻綜述,以“運用OT、TSOSP、TSOCM 評定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實施效果研究”為例,為大家講述文獻綜述的寫作要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論文文獻綜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簡要說明寫作的目的、意義、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描述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有關主題爭論的焦點和發展趨勢等。
                  2、正文
                  文獻綜述的重點。通過理論發展階段性成果、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成熟可靠新近的權威可信等,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
                  3、總結與展望
                  對正文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高度概括主題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主張展望發展前景。簡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決的問題及研究成果的意義和價值,在寫作中應注意給出一個較為明確的階段性結論。
                  4、參考文獻
                  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條,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二、論文摘要
                  2012 年 11 月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決定在本市部分高中開展“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經過幾年改革的探索,專項化體育教學深受好評,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明顯增加。在總結課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后,2015 年 9月上海市拉開了“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的序幕。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體育教師的注意力由傳授運動技能轉向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體育課堂隨之出現了一些令人驚喜的轉變,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得到提高,體育參與的效果也十分明顯。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一線體育教師也會對一些問題感到困惑。因此,要進一步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對課程改革的現狀進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和總結,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有效的課程評價對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評價手段,才能為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指明方向。要推動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朝著更科學地方向發展,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效果進行真實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研究都有其自身的側重點和局限性,并不能全面地評價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現狀,而系統觀察法剛好能夠彌補當前我國體育課堂研究的薄弱之處。本研究所運用的學生在任務(On-Task,以下簡稱 OT)時間、學生練習時間(Time Spent on Student Practice,以下簡稱 TSOSP)、課堂管理時間(Time Spent on Class Management,以下簡稱 TSOCM)等系統觀察工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課堂管理行為進行觀察,符合推進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因此,本研究對所使用系統觀察工具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之后,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系統觀察法和數理統計法,對上海市第一批實施“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的 22 所學校和 5 所非試點學校的體育課堂進行直接觀測。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實驗組、對照組學生在任務比率均值分別為 96.21%、94.80%,實驗組高于 BTPS 所規定的 95%的標準,說明實驗組的體育教師教學活動安排合理,課堂秩序組織較好。而對照組沒有達到 95%的標準,說明興趣化教學是可以促使學生更多的保持在在任務狀態,對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實驗組、對照組學生練習時間均值為 62.94%、57.09%,都高于 BTPS 規定的 50%的標準,學生總練習時間設置合理。在體能、技能練習時間上,實驗組和對照組相差不大,但游戲性活動時間占比差距較大,說明在“興趣化”教學的影響下,上海市小學的體育教師更側重于采用游戲化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
                  3、實驗組、對照組教師課堂管理時間的平均值分別為 16.24%和 18.01%,實驗組和對照組均低于 BTPS 中規定的小于 20%的標準,上海市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時間較為合理。進行“興趣化”教學的學校,教師課堂管理時間所占比例更小,在課堂秩序維護方面所用時間更少,說明在體育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是降低體育教師課堂管理時間占比的有效途徑。實驗組與對照組體育教師知識講解時間占全課時間的比例分別為 11.96%和 13.17%,略高于 BTPS 所規定的 10%的標準,說明在本次觀測的體育課堂中,教師仍然傾向于通過語言描述傳授運動技能。
                  文獻綜述模板
                  文獻綜述模板
                  三、國內外研究評述
                  2.2.1 關于小學體育興趣化可行性與必要性研宄
                  2.2.1.1 髙度重視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體育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肖紫來指出我國體育課程應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運動興趣的啟發,提高對學生情感體驗和主體地位的重視[23]。我國 2011 年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也提到“體育與健康課程在確定課程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運用教學方法時,都應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引導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提高學生體育課的學習動機水平”[24]。興趣既是學習,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是至關重要的。
                  2.2.1.2 興趣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興趣是激發學生求知的內在源泉,它可以喚醒學生去主動求知,并為之勇于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障礙。張友毅認為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激發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的心理動因,使他們以愉快興奮的心情投入到運動中[25]。張曉峰提出,通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26]。羅文鋒認為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是促進學生自覺參與身體活動,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基本動力[27]。劉玉海和于建志兩位學者認為興趣化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維持學生良好的練習心境,對體育運動產生積極情感、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28]。沈偉華認為興趣化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情緒得到滿足,有利于教師充分調動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的積極性[29]。蔣薪成提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充滿趣味性、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參與運動的快樂,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30]。
                  綜上所述,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可以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改善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因此,“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是可行且必要的。
                  2.2.2 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實施效果研究
                  陳美媛在其碩士論文中通過對照實驗對上海市三所小學共五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觀察,根據《國家體質健康標準》規定的測試內容,采用汪曉贊教授編制的量表測量課程改革前后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和身體素質變化的情況。實驗結果證明 “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提高了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31]。
                  董翠香,蘇銀偉等學者通過問卷、訪談和實地考察,對上海市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進行研究,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上海市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支持, 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采用、評價工具的創新、條件保障的匱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32]。
                  王燕通過實驗法對“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背景下武術校本課程的開展進行研究,通過 16 周的干預教學后,從 6 個維度對干預效果進行測量后證明,以武術游戲競賽的方式組織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33]。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實施后,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我國學者對課程改革實施效果的實證研究較少,且方法較單一,主要以定性和理論研究為主,而通過具體的觀測工具對小學體育興趣化實施效果進行過程性評價的研究更是不足。本文運用系統觀察法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力的變化進行觀察,評定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實施效果,促使改革朝著更科學、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2.2.3 體育課程評價研究
                  體育課程評價是對體育課程本身的評定,是檢驗課程改革實施效果必不可少的環節。體育課程評價有助于我們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有助于我們發現體育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推進課程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體育課程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教師教學過程和課程建設三個方面進行的評價[34]:
                  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進行恰當的評價,是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身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黃巧美、鄭壯濤在其研究中提出,教學評價的方法應該改變傳統的達標測成績法,而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課堂的進步程度和動作技能的練習程度,采用過程評價與達標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而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該從學生的身體運動能力、日常進行身體鍛煉的時間和次數、學生的衛生習慣、思想道德、體育創造能力以及對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評價。教師還應關注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進步程度,可以有效的激勵學生進行身體練習 [35]。宋志杰等學者認為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評價時,在評價內容上要適當降低對學生體能、技能水平評價的比例,應提高對學生體育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和團結合作精神等評價指標的比重。教師在重視學生體能、技能水平發展的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采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從而實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36]。
                  對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和體育教學水平。李星辰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到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評價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品德修養以及知識儲備含量,有利于教師針對問題彌補不足,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37]。
                  體育課程建設評價是在學校教學目標和體育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對體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情況進行的評價。周登嵩提到對體育課程建設進行評價是為了及時了解體育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實際情況,找出課程開發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不斷總結經驗,促進體育課程開發質量的提高[38]。
                  2.3 國外研究現狀
                  2.3.1 關于體育興趣化可行性與必要性研宄
                  Sun H 等學者提到當課程內容符合學生的個人興趣時,學生會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來參與課程[44]。Shen B 等學者認為興趣在激勵中學生學習體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45]。日本體育教學更注重體育的娛樂性,其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為“快樂體育”,要求重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喜愛運動,在愉快參與身體活動的同時,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能力和態度[46]。同時日本的教學目標也強調,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基于學生的心理、生理功能特點,從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47]。澳大利亞的學校教師認為健康的心態和強壯的身體比擁有更高的運動技能更重要,因此他們的學校體育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為主要目的 [48]。新體育理論為美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奠定了基礎,它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設計要注重科學性,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基礎及運動能力,重視學生的興趣和欲望。美國的“終身體育”思想還強調應在小學時期加強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49]。
                  英國的教育一直在強調要啟發孩子的興趣,因為他們認為只要喜歡、熱愛這項運動,你就會積極的投身其中,不斷進行練習,再辛苦也會感到快樂。英國政府認為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各種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啟發學生對各個課程的興趣是最有效的方法。雖然這不是針對體育直接說明的,但是可以看出,興趣的重要性[50]。泰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強調游戲、樂趣、創造思考,體育運動被視為一種娛樂身心的手段。在教學中,體育教師通常采用游戲法來不斷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情緒[51]。德國把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學校體育的首要目標,注重使學生享受體育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動機,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積極性[52]。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擁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是國外小學階段體育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國外學者很早就開始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進行實證研究,且實驗方法和手段呈多樣性,也為本文“小學體育興趣化”課堂實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2.3.2 體育課程評價研究
                  英國的課程評價指導思想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以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提倡個別化。Evans J 指出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時,應盡量減少橫向對比學生的運動成績,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和進步程度來評定和獎勵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局限于依據運動成績的高低來決定學生的課堂表現[53]。盛曉明指出英國體育教師在課堂中通常會采用各種方法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比如教師課堂觀察、課下寫日記、學生口頭演說、教師為學生一對一建立學習檔案、學生互相投票表決、分小組討論、對學生進行健康測驗以及互換角色進行評價等方法。評價的主體體現出多元化,包括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同伴之間相互評價、教師診斷性評價和文件夾評價等方法[54]。
                  美國體育課程評價的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且美國對體育學習評價的研究更多的是借助各種評價工具。Gregory J.Welk 對三種評價身體活動的常用工具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指出心率監控器(Heart Rate Monitor)、步數計(Pedometer)用來評價體育教育里的活動模式非常有效。自我報告工具(Self-Report Instrument)是在身體活動評價一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方式,可以提供非常詳細的身體活動水平的數據[55]。Crocker 等學者利用青少年體育活動問卷(PAQ-C)來對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水平進行評估[56]。
                  從國外關于體育課程評價的研究來看,國外體育課程評價更加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力求在多個角度對學生和體育教師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是單純的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師評價,在部分研究中可以看到,國外所采用的評價方法有的甚至還加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方式也逐漸由傳統的終結性評價開始向過程性評價過渡,再到現在應用比較廣泛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手段有助于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特長的培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體育學習也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管理論文文獻綜述
                  管理論文文獻綜述
                  四、論文結論
                  4.1.1 實驗組、對照組學生在任務比率均值分別為 96.21%、94.80%,實驗組高于 BTPS 所規定的 95%的標準,說明實驗組的體育教師教學活動安排合理,課堂秩序組織較好。而對照組沒有達到 95%的標準,說明興趣化教學是可以促使學生更多的保持在在任務狀態,對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1.2 實驗組、對照組學生練習時間均值為 62.94%、57.09%,都高于 BTPS規定的 50%的標準,學生總練習時間設置合理。在體能、技能練習時間上,實驗組和對照組相差不大,但游戲性活動時間占比差距較大,說明在“興趣化”教學的影響下,上海市小學的體育教師更側重于采用游戲化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
                  4.1.3 實驗組、對照組教師課堂管理時間的平均值分別為 16.24%和 18.01%,實驗組和對照組均低于 BTPS 中規定的小于 20%的標準,上海市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時間較為合理。進行“興趣化”教學的學校,教師課堂管理時間所占比例更小,在課堂秩序維護方面所用時間更少,說明在體育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是降低體育教師課堂管理時間占比的有效途徑。實驗組與對照組體育教師知識講解時間占全課時間的比例分別為 11.96%和 13.17%,略高于 BTPS 所規定的10%的標準,說明在本次觀測的體育課堂中,教師仍然傾向于通過語言描述傳授運動技能。
                  五、參考文獻
                  [1]R.D.V.Scotter&Others,Foundations of Education:Social Perspective,New York:Macmillan,1979,P.272.
                  [2]James G.Henderson & Kathleen R. Kesson,Curriculum Wisdom: Educational Decisions in Democratia Societ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4,P.1.
                  [3]Arieh Kewy(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Pergamon Press,1991,P.15.
                  [4]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2-10.
                  [5]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6-68.
                  [6]呂達.關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A].見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秘書處:21 世紀中國課程研究與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
                  [7]Stufflebeam D. L.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A].Kellaghan T &Stufflebeam D. L.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M].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31-62.
                  [8]Macdonald,J.B.Curriculum theory as intentional activity.Presented at the Curriculum Theory Conferece,Charlottesville,VA,1975.
                  [9]李雁冰.課程評價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10]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51.
                  [11]崔偉.體育課程論[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114.
                  [12]潘雯雯,于可紅.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價現狀研究及幾點建議[J].浙江體育科學,2005(01):69-72.
                  [13]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14]劉剛.體育教學形成性評價的特點與機能類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2(2):112-114.
                  以上是管理論文的文獻綜述范文模板,可以參考完成自己的論文文獻綜述,如果你想了解論文寫作的其他內容,可以在本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如果你需要論文指導,可以在線咨詢。

                  如果您有論文相關需求,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聯系我們
                  點擊聯系客服
                  QQ 1429724474 電話 18964107217
                  草莓AV福利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