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的基本框架「建筑學論文」

                  論文價格:免費 論文用途: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編輯:碩博論文網 點擊次數:
                  論文字數:2742 論文編號:sb2021121623025841191 日期:2022-02-11 來源:碩博論文網

                    文獻綜述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樣的?文獻綜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體和參考文獻,本文是一篇建筑學論文的文獻綜述,以“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既有社區公共空間更新設計策略研究—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學府花園社區為例”為例,為大家講述文獻綜述的寫作要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文獻綜述基本框架是什么
                  文獻綜述基本框架是什么

                    一、論文

                    1、前言

                    簡要說明寫作的目的、意義、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描述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有關主題爭論的焦點和發展趨勢等。

                    2、正文

                    文獻綜述的重點。通過理論發展階段性成果、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成熟可靠新近的權威可信等,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

                    3、總結與展望

                    對正文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高度概括主題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主張展望發展前景。簡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決的問題及研究成果的意義和價值,在寫作中應注意給出一個較為明確的階段性結論。

                    4、參考文獻

                    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條,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二、論文摘要

                    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到存量更新階段,而城市存量中占比最大的是城市既有社區,其可持續更新與發展關系到一座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的老舊小區改造,也是城市既有社區更新改造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目前城市既有社區可持續發展還處于積極探索的階段,從有機更新并促進社區健康發展的層面來看,還存在著很多需要研究的內容。伴隨社區物質空間的更新改造,反應出的問題集中在社區的公共空間使用率依然不高、無法滿足社區全齡段人群的使用需求、社區居民之間依然缺少鄰里互動與公共活動,這些問題共同表現為社區的公共空間活力不足,居民對社區缺少歸屬感和認同感。

                    本文以社區公共空間活力的提升為研究內容,從城市更新的宏觀角度考慮物質與精神層面的同步更新。一方面,研究如何精準對接居民的改造需求,達到提升空間品質的目的;另一方面,探討公共空間改造如何促進居民互動,增強公共空間的活力。為今后既有社區公共空間的更新改造提供思路和參考。在實證研究中,從三方面展開:一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學府花園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將公共空間分為三類型(點狀公共空間、線型公共空間、面域公共空間)、四要素(空間要素、設施要素、社會要素、情感要素)并對其進行深入的調研,結合居民問卷調查結果,整理匯總公共空間存在的問題。二是建立活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構建公共空間活力滿意度的影響機制并提取關鍵要素。三是依據調研社區的公共空間類型為設計研究案例,提出對應三種空間類型和四種要素的公共空間活力提升優化設計策略。

                    文章以“空間-行為-活力”為研究脈絡,為城市既有社區公共空間的更新設計提供量化支撐,進一步完善城市既有社區更新理論體系,將活力提升導向下的城市既有社區公共空間設計落到實施層面,實現居住環境品質及和諧鄰里關系的雙提升。

                    三、國內外研究評述

                    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國內外社區公共空間更新研究進行定量分析,然后對其研究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通過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現狀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在研究趨勢方面:國內社區公共空間更新的相關研究文獻發表數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尤其是近三年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國內社區公共空間相關文獻發表主要集中在建筑類核心期刊以及規劃類核心期刊。而國外社區公共空間相關文獻發表主要集中在建筑學、城市規劃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心理學等學科,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與滲透的發展趨勢。

                    在改造模式方面由之前的大規模改造和漸進式更新轉變為當下的微更新,即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并且既有社區公共空間的更新研究方向不再是單純的改善環境,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而是更加關注社區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特色文化,以及改善當前社區空間單調、風貌平庸、居民歸屬感低等問題。而在未來研究趨勢方面將更加注重人本化、生態化和數字化。

                    在研究內容方面:國內關于社區公共空間更新主要集中在老舊社區適老化和公共設施微更新,并且主要體現為物質層面。國外對城市社區公共空間研究的關注重點變化過程由單一的物質空間逐漸轉向多元的綜合性思考。尤其在二戰以來,各國城市更新的實踐開展得十分廣泛,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本時期加強了理論研究,特別強調對人居環境的重視,并且研究涉及的學科從單一的規劃學拓展到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

                    四、論文結論

                    在城市更新的發展背景下,城市既有社區的更新會一致持續。而社區公共空間活力的程度是城市既有社區更新效果的直接反應,從城市更新的宏觀角度考慮更新為空間再生產的過程,強調物質與精神層面的同步更新。這需要精準把握居民的改造需求,高效的提升空間品質;公共空間活力的提升也促進居民互動,人與人之間形成的良性社區氛圍會加快社會的進步。本文從既有社區公共空間的活力入手,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學府花園社區的公共空間為例,通過自制問卷量表,提出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既有社區公共空間的影響因素,并運用數理統計學等方法探索其關鍵影響因素。并基于其關鍵因素建立社區公共空間評價體系,以此提出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既有社區公共空間更新設計策略。其對于解決城市既有社區更新提供給一些可借鑒的內容和策略。

                    五、參考文獻

                    [1]凱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曉軍譯.城市意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克利夫?芒福汀著,張永剛,陸衛東譯.街道與廣場[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劉延楓,肖敦余.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規劃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4]柯惠新,沈浩編.調查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71-126.

                    [5]中國社區建設年鑒2003[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

                    [6]蔣滌非.城市形態活力論[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7]李昊.公共空間的意義:當代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的價值思辨與建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8]趙瑩.城市居民活動空間:基于時空行為視角的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

                    [9]柯惠新,沈浩編.調查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71-126.

                  文獻綜述模板
                  文獻綜述模板

                    以上是建筑學論文的文獻綜述的基本框架的相關內容,可以參考完成自己的論文文獻綜述,如果你想了解論文寫作的其他內容,可以在本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如果你需要論文指導,可以在線咨詢。


                  如果您有論文相關需求,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聯系我們
                  點擊聯系客服
                  QQ 1429724474 電話 18964107217
                  草莓AV福利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