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范文怎么寫?文獻綜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體和參考文獻,本文是一篇建筑學論文的文獻綜述,以“晉東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譜系研究——以山西省平定縣傳統民居為例”為例,為大家講述文獻綜述的寫作要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范文怎么寫
一、論文
1、前言
簡要說明寫作的目的、意義、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描述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有關主題爭論的焦點和發展趨勢等。
2、正文
文獻綜述的重點。通過理論發展階段性成果、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成熟可靠新近的權威可信等,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
3、總結與展望
對正文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高度概括主題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主張展望發展前景。簡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決的問題及研究成果的意義和價值,在寫作中應注意給出一個較為明確的階段性結論。
4、參考文獻
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條,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二、論文摘要
傳統聚落和傳統民居建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也是先民人居理念及智慧的集中體現,具有不可估量的藝術和科學價值。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歲月中,傳統聚落中的先民為滿足其對起居空間的避風雨、御寒暑、防侵襲等基本功能需求,而不斷改善并革新建筑技術,因地制宜地發展出諸多構造類型的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建筑類型,對地方性傳統民居及其營造技藝的研究,可揭示出地域性人居環境建設的規律與機制,總結傳統民居建筑營造的經驗與技術,并對于營造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合理的保護與傳承,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本文以山西省晉東地區平定縣傳統聚落中的民居建筑及其營造技藝為研究對象,立足于大量實地調研和工匠訪談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分析以總結出該地區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所包含的技術經驗及價值特色。另一方面,通過對當地實際情況的分析并結合時政背景,論文從思想和現實兩個層面出發,對于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提出可行性保護策略和發展方向。以期在我國鄉村振興和傳統村落保護的新時代背景下,增強公眾對于傳統民居及營造技藝的文化認同感,并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導意義。
本文的研究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共六章: 第一部分對應第一章緒論。主要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的研究,明確了當前時代背景與研究對象范疇,進一步對近年來的諸多文獻進行計量分析,以總結出當前研究熱點并進行趨勢預測。在提出課題研究意義的基礎上,梳理出論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對應論文第二章。主要對晉東平定縣的地理區位、自然環境、歷史沿革及人文背景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概述,在整合實地調研和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宏觀角度總結出該地區傳統聚落的選址分布與空間特征,對該地區的民居建筑構造類型、院落形制加以歸納,并深入解讀了該地區民居建筑所蘊含的文化特色和人居理念。此外,選取聚落內不同類型的典型民居建筑案例進行分析介紹。 第三部分為論文的主體核心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以動態的研究視角結合工匠訪談,分別對錮窯民居和木結構房屋這兩種主要構造類型的建筑營造技藝進行系統性的歸納和總結,力求真實展現當地民居營造的全幅流程,并對于民居營造中傳統工匠所使用的工具譜系及工匠組織模式進行梳理。
第五章是對平定縣傳統民居中最普遍存在的三種“窯房同構”形式進行分析研究,分別總結出每種類型同構建筑的形態特征和技術經驗。 第四部分即第六章,是在前五章的研究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和親身采訪,一方面總結出平定縣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自身特性及價值特色,并對當地民居營造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營造儀式加以介紹;另一方面根據當地傳統村落及民居建筑的保護現狀,揭示出當前民居營造技藝與工匠傳承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通過參考借鑒其他地區的保護措施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傳統工匠的傳承模式和民居營造技藝的發展方向提出適應性策略,以開辟出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生存空間從而實現世代流傳。
三、國內外研究評述
西方很多國家在建筑遺產保護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最早至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就對其境內遺留下來的古羅馬時期文物進行分別對待;17-18 世紀,古羅馬、古希臘境內的考古工作興起,歐洲各地開始逐漸盛行古典主義建筑潮流,古代建筑的價值也隨之逐步得到大眾人民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了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進展;19 世紀,工業革命進行至巔峰期,文物保護修復領域的諸多理論流派紛紛形成,極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為西歐建筑遺產的保護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6]。
20 世紀后,國外對于鄉土建筑與聚落的研究逐漸采用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現象學等方法進行多維交叉視野下的研究。1964 年德國學者伯納德·魯道夫斯基出版《沒有建筑師的建筑》一書,首次以專業化的建筑學視角對鄉土建筑加以研究。此書是國外對于中國窯洞民居進行的較早的研究,強調了鄉土建筑的價值特色,指出“非正統”的鄉土建筑“作為無名建造者哲學思想及設計技能的載體”[7]。美國學者阿摩斯·拉普卜特在其《宅形與文化》一書中提出,民居建筑形式是社會文化、觀念意象、經濟物態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產物,而不僅僅是受地理氣候和材料技術的制約,由此探索并逐步建立其環境行為學的理論框架[8]。 在傳統民居保護與發展領域,日本學者的研究起步較早且一直以來都非常出色。
早在明治初年,日本對于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工作就已經展開。1950 年其頒布實施的《文化財保護法》中,將國家指定的文化財產明確劃分為有形、無形、民俗、紀念物和傳統建筑群落等五大類,而明確與營造技藝等工藝技術相關的屬于無形文化財富[9]。日本學者關于傳統聚落與民居研究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如原廣司的《世界聚落的教示 100》,以建筑學角度系統總結了傳統聚落,使得中國傳統建筑逐漸受到西方學者的關注,極大地推動了傳統聚落的保護與發展[10]。竹島卓一先生的《營造法式の研究》共三卷,從總制、土作、石作、鋪作到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進行了系統解說,成為日本對《營造法式》研究的第一人[11]。此外還有關野貞6的《中國的穴居》、十代田三郎的《中國北部邊疆住宅建筑的構造調查報告》和 90 年代以青木志郎先生為首的中國窯洞考察團出版的專著《生きている地下住居——中國の黃土高原に暮らす四零零零萬人》等[12]。
日本在該領域的研究對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都有著深遠影響。 21 世紀開始,國外學者在總結現代建筑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傳統民居的研究重心有所轉變,其一方面不隨意拆除具有價值的歷史建筑,也不隨便建造僅拘泥于仿古形式的“假”歷史建筑,另一方面,對本土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的保護也十分看重,并與保護建筑實體同等重視。
四、論文結論
回顧研究歷程,筆者首先立足于實地調研和工匠口述的基礎上,對晉東平定縣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從宏觀到微觀的研究維度變化,以動靜結合的研究視角出發,深入研究當地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譜系全貌。通過系統的梳理歸納,總結出以下幾點:
首先,晉東平定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在自然和人文背景的雙重影響下,境內先后孕育出多個各具特色的傳統聚落,依照聚落選址與空間形態特征,可將其分為山地層疊型聚落、盆地丘陵型聚落、峽谷河岸型聚落三種類型。每種類型的聚落形態特征都互不相同,且不同聚落的形成過程受地理條件、氣候水文、風水格局、社會背景、思想觀念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此外,對于傳統聚落的研究,不僅要聚焦于對民居建筑的分析,還包括對其地方歷史演變和人文背景以及人們意識形態的解讀。
其次,研究發現平定縣傳統民居建筑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豐富的地域特征。以院落為單位布局的民居建筑,其組合形式極為靈活,構造類型以錮窯、木構房、窯房同構三種為主,整體造型尺度宜人、剛柔并濟、土中含秀、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對于不同結構類型的傳統民居的布局和營造過程,充分顯示出當地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營造理念,其建造過程不僅為了滿足人們對于起居空間的功能需求,也是傳統工匠營造智慧的全面展現,同時以多種不同形式來體現百姓的精神訴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不僅涵蓋先民的營造理念和工匠的高超技藝,同時也是歷史區間內社會形態、地方文化和審美情趣的集中反映,具有很高的保護與研究價值。而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人門對于住宅空間的需求和觀念逐漸改變,進而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也隨之日益衰退。無論是民居建筑的物質實體以及傳統工匠的營造技術由于得不到社會認同而逐漸消亡,正在悄無聲息地退出歷史舞臺。筆者結合實地調研情況,對于平定縣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保護與傳承嘗試提出了較為合理的保護策略,并對日后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五、參考文獻
[1] 王金平,徐強,韓衛成編著.山西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 金其銘等編著.鄉村地理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3] 吳良鏞著.廣義建筑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 東南大學,潘谷西主編.中國建筑史 第 5 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5] 趙西子. 滇西北藏族傳統民居“土掌碉房”營造技藝調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6] 張艷華. 山西省平遙縣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研究(20 世紀 60-70 年代)[D].北京交通大學.2018. [7] (美)魯道夫斯基編著;高軍譯.沒有建筑師的建筑 簡明非正統建筑導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8]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宅形與文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9] 韓麗君. 山西省臨縣南部傳統民居錮窯營造技藝調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10] (日)原廣司著;于天祎等譯.世界聚落的教示 100[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11] (日)竹島卓一. 營造法式の研究(第 3 卷)[M].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1970. [12] 陳莉粉. 黃土地區窯洞建筑中結構穩定性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
[13] 陳薇. 《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的學術軌跡與圖景[J]. 建筑學報.2010(01):71-77.
[14] 楊立峰. 匠作·匠場·手風[D].同濟大學.2006. [15] 劉致平著;王其明增補.中國居住建筑簡史 城市、住宅、園林 附四川住宅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模板
以上是建筑學論文的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怎么寫范文的相關內容,可以參考完成自己的論文文獻綜述,如果你想了解論文寫作的其他內容,可以在本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如果你需要論文指導,可以在線咨詢。